9 月 23 日,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稱:海目星,股票代碼:688559)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披露 2025 年上半年經營近況,公司業績呈現多點突破態勢,新簽訂單、海外布局、技術創新等核心指標表現亮眼,固態電池設備與海外市場成為驅動增長的核心引擎。
業績表現亮眼:訂單與現金流雙改善
2025 年上半年,海目星經營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數據顯示,公司新簽訂單約 44.21 億元(含稅),同比大幅增長 117.5%;截至 6 月 30 日,在手訂單規模達 100.85 億元(含稅),同比增長 46%,為后續業績釋放奠定堅實基礎。從訂單結構看,鋰電領域仍為核心支柱,占比約 70%;3C 領域占比 13%,光伏領域占比 6%,業務布局持續優化。
現金流層面同樣表現強勁,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約 2.48 億元,同比與環比均實現正向增長,公司盈利質量與資金運營效率顯著提升。
海外市場爆發:區域深耕收獲顯著成果
受益于歐洲、亞太、北美等戰略區域的持續深耕,海目星海外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2025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新簽訂單(含交付地在海外)金額達 18.88 億元,同比激增 192.5%,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增量。
區域布局中,公司采取差異化戰略成效顯著:歐洲市場成功獲取頭部客戶 P 公司首條量產線訂單,其第二條投產項目相關工作獲高度認可并贏得增值服務訂單;韓國市場表現突出,兩家頭部電池客戶及上下游企業均采用公司涂膜設備,已交付的動力電池設備更是成為客戶項目中唯一海外設備供應商,當前韓國客戶訂單體量達 1-2 億元,預計未來將實現 3-4 倍增長;3C 領域的激光清洗、劃線打孔等設備也在海外市場取得訂單突破。
技術突破領跑:固態電池設備成核心競爭力
在固態電池設備領域,海目星展現出行業領先的技術實力與先發優勢。作為全球首家實現 “氧化物 + 鋰金屬” 固態電池整線量產交付的設備廠商,公司 2023 年成功交付全球首條鋰金屬氧化物固態電池完整中試線,2024 年簽訂 4 億元量產設備訂單,2025 年已啟動與多家客戶的全固態、半固態電池產線合作,涵蓋頭部客戶單機類設備訂單,下半年還將推進多項戰略級合作。
針對 “硫化物 + 硅碳負極” 技術路線,公司同樣布局深入,目前已向多家全球領先新能源科技企業供應前中段關鍵設備,包括正負極涂布、硫化物電解質涂布、疊片及致密化等核心環節設備。據介紹,固態電池與液態電池設備的核心差異體現在工藝替代與設備新增,海目星已實現從電極制備、電解質膜制備到裸電芯組裝、高壓化成分容的全環節設備覆蓋,并取得多項技術突破。
此外,公司在超快激光領域亦有重大進展。在中低功率超快激光器實現上千臺批量交付的基礎上,近半年高功率產品在穩定性、功率可靠性等指標上超越國外同類產品,目前正與 PCB 行業頭部客戶對接合作。醫療激光新業務也迎來突破,自主研發的中紅外飛秒激光生發設備完成應用測試與生物試驗驗證,獲三甲醫院專家高度評價,同時面向科研需求定制的寬帶可調諧飛秒激光系統正在推進調測試驗。
財務穩健運營:減值壓力預計逐步緩解
關于資產減值問題,公司披露上半年存貨減值計提 3.5 億元,系基于謹慎性原則對成本高于可變現價值的庫存進行處理。隨著后續驗收節奏加快及業務環境持續改善,公司預計未來存貨減值計提將逐步下降;應收款項方面,結合客戶經營狀況與賬齡結構分析,預計大幅增長風險較低,整體財務運營保持穩健。
此次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海目星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盛宇、集團副總裁劉明清、周宇超、羅筱溪、曾長進及投資者關系總監任銀哲等核心管理團隊與天風證券、匯添富基金、摩根士丹利等百余家中外機構投資者進行深入交流。公司表示,將持續以激光技術及自動化應用前沿需求為導向,鞏固在鋰電、消費電子、光伏領域的優勢,同時加速固態電池、醫療激光等新興業務落地,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激光及自動化技術創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