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國內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在今年第二季度均價環比下降8.1%,至0.98萬元/平方米,歷史性地正式跌破萬元關口。從2022年均價18000、2023年均價14000、2024年均價12000,到2025年中破萬,小間距LED行業持續呈現價格下行趨勢。特別是萬元大關的突破,對于行業來講將是一個巨大的“競爭力”轉變。
均價破萬,確實不容易!
在小間距LED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中,其實蘊含了多個“漲價”因素。例如,2025年上半年,包括木林森、Kinglight晶臺、星心半導體、東山精密在內的多家上游封裝及材料企業,相繼發布產品調價函。核心原因是金銀銅等關鍵金屬漲價,驅動覆銅板、PCB板等產品價格向上,導致LED顯示行業關鍵主料和輔料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小間距LED市場的發展,其價格下降并不是“靜態同一產品”的價格變化,而是一攬子市場主流產品的價格變化。這其中,凝聚了行業技術升級、應用升級與供應能力提升等關鍵變化。
例如,2025年上半年,COB類產品繼續大規模爆發。據行業龍頭兆馳科技數據,2025年上半年,兆馳晶顯COB產品出貨實現倍增,其中1-4月份COB出貨面積同比翻倍,增幅高達120%以上。特別是在P1.4及以下間距段,COB的優勢更為明顯,行業首次銷售額占比超過半數,達到51.5%,同比大幅增長19.5個百分點。
隨著COB、MIP等新型封裝產品熱銷,傳統SMD封裝技術的銷售額在2025年上半年市占率下滑15.3個百分點,降至62.8%。業內認為,8-18個月內,小間距LED市場中SMD技術占比將歷史性跌破50%,成為次要技術。
再例如,上半年P1到P2.0段產品市場占比持續增長,這導致P2.1到P2.5產品市場出貨面積份額從去年同期的27%下降到今年的18%,出貨面積跌幅近半。這意味著更多用戶選擇了更小間距產品,實現高清乃至超高清顯示。小間距LED市場單體屏幕工程中,超高清占比正在大幅增加。
因此,2025年中的均價破萬,是在更高質量供給基礎上的價格破萬。2025年的萬元產品和2022年的萬元產品,是完全不同檔次的產品;即便與2024年同期相比也有明顯技術升級。——品質與性能不斷升級,與價格下降形成“雙向”奔赴。更好的產品并沒有成為抬高價格的理由,反而以比兩三年前低規格產品更低的價格出售。這一點也推動了小間距LED市場應用場景多元性的持續拓展。
低價格、高質量激活更多市場需求!
國內小間距LED價格下降,不是簡單的一般性內卷,而是“價格成本控制力”和“技術創新力”的雙重“內卷”。價格下降與技術升級相結合,正在成功打開更多需求市場。
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政務部門相關項目的小間距LED顯示屏出貨面積同比下降14.2%,占比降至18.8%。此外,金融、零售、傳統商業顯示等主力領域也表現疲軟,這主要受宏觀經濟影響。
但另一方面,以教育為代表的需求卻呈現增量態勢。教育信息化方面,隨著智慧校園、多功能報告廳、虛擬仿真實訓室的建設,教育領域需求高漲,驅動行業LED顯示面積增幅高達近5成。眾所周知,教育行業向來是“清水衙門”,其需求的高增長,核心得益于教育智慧化與LED屏產品價格下降。特別是百英寸、兩百英寸級別屏幕成本下降與超高清普及的技術升級,同時推動了教育應用效果的提升,成為行業需求發力的重要支撐點。
“好用和低成本,推動了市場下沉加速度!”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稱,上半年小間距LED市場已表現出“渠道市場”更強的趨勢。渠道分銷體系的優勢主要在于下沉市場。下沉市場價格敏感度一直較高,但這并不代表其不需要高品質產品。小間距LED在技術升級下的價格下降,正推動行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渠道體系能夠觸及更多場景類型,并具備顯示技能之外的“細分市場行業需求經驗和創意設計能力”,這在小間距LED技術指標不斷提升的前提下,推動了更多細分場景與應用的普及。
特別是從競品角度看,均價破萬讓LED屏和液晶屏、高亮投影的價格可比性進一步增強,在100英寸到200英寸應用區間,產品項目成功落地的可能性更高、大量預算在5萬元左右的普及型單屏項目可能擁有爆發機會。
廉價時代,行業競爭邏輯生變
2025年上半年,小間距LED均價破萬后,部分企業產品出現價格倒掛:即成本高于售價。這對一些企業的經營造成極大壓力,也帶來行業進一步整合的契機。
從市場格局看,頭部企業的盈利能力依然處于良性區間。財報數據顯示,主營LED顯示屏終端的六大上市企業中,除雷曼光電外上半年歸母凈利均大幅提升。如洲明科技凈利潤1.21億元,增長20.61%;利亞德凈利潤大幅增長34.03%,達到1.72億元,奧拓電子歸母凈利更是同比增長251.82%,聯建光電同增78.85%。代工廠方面,兆馳科技LED產業鏈板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08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8.67%;凈利潤4.03億元,報告期內LED板塊利潤占比首次超過60%。
為什么頭部企業利潤情況更好?因為其產業鏈更長。如兆馳科技自身布局從晶圓、外延到終端產能,不僅涉足LED屏,還覆蓋LED背光、LED光通信等多個領域。其中,其主導的COB技術,正從此前以顯示屏為主,大規模遷移至液晶背光市場,實現既有技術市場價值的擴張。再例如,洲明和利亞德均在MIP技術上實現更多突破,自研、自產封裝結構,技術等級高、市場差異性強。結合兩家企業在AI應用領域的積極布局,形成封裝核心技術能力與以AI為代表的應用創意核心能力的良性共振。奧拓電子堅持“AI+視訊”戰略,加快人工智能技術與智能視訊業務的創新融合,通過構建“硬件+軟件+內容”一站式解決方案能力,保持虛擬拍攝、LED 電影屏、大交通廣告、金融及通訊、數字內容、虛擬直播、新零售等市場優勢地位,從而實現較高毛利率。
此外,頭部企業的高效益,也得益于國際市場的持續開拓。2025年上半年,利亞德智能顯示業務境外收入同比增長19%,營收占比首次過半;洲明科技持續深化布局海外市場,上半年實現海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達 21.76 億元。通過打通海外市場,頭部企業獲得更大成長空間,既實現薄利多銷,也規避了國內市場過度內卷。
當然,從利潤營收比看,LED行業毛利率水平仍有提升空間。不過,業內更多人士認為,這是“更好的格局”。為什么呢?因為更多的研發經費投入,是行業頭部企業毛利率仍有待提升的關鍵。而研發創新決定了未來競爭力。例如,奧拓電子2025 年上半年研發投入3,223.29 萬元,占營收比例10.30%,截至2025 年6 月30 日,公司擁有有效授權專利及軟件著作權共計929 項,其中發明專利192 項,占比20.67%。上半年,洲明研發投入1.74億元,占收入的比重4.77%,研發投入超過凈利潤;截至2025年6月,其累計獲得專利授權3398項,軟件版權登記302項;利亞德上半年研發投入超1.8億,智能顯示板塊累計獲授專利1768 項,國外發明專利占發明專利總數的約三分之一,其中Micro LED專利達107項。
同時,頭部企業在Micro LED、COB/MIP等方向新建項目較多、資產投入重,折舊費用也相對較高,這也影響了利潤率表現。不過這些投資,也是在為未來打基礎。
綜上,可以看到在部分企業“價格成本”倒掛的背景下,更多頭部企業通過創新溢價、海外布局、產業鏈價值鏈延伸,成功實現上半年利潤成長。分析認為,在創新、海外市場和產業鏈延伸上都不具備優勢的小間距LED企業,可能在萬元以下價格時代難以長期生存。市場規模優勢、創新優勢與上下游價值鏈延伸優勢的持續良性反饋,是行業企業在“技術與成本”雙重內卷下的生存基礎。
“所謂價格破萬下的內卷,是否處于良性區間?這個問題,不同企業看法差異很大!”這是由不同企業所在的產業環節、市場能級差異造成的。事實上,一定的內卷有助于國內小間距LED行業進一步資源整合,誕生真正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龍頭品牌。——或者說是,價格破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業自身沒有適配新的競爭格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