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這一重要產業指導文件。行業人士表示,這標志著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正式進入嶄新階段:即由此前以研究為主,向未來研究與應用雙輪驅動升級。這意味著AI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程度已經達到相當高度,也意味著以AI為樞紐推動的數智社會“萬物生”時代即將到來。
AI技術重新定義競爭力的本質
為什么要提出“AI+”呢?因為AI技術的本質不是一種獨立技術或者獨立應用,而是一種賦能技術、協同技術與重構技術。其一,AI技術可對不同產品進行深度賦能,比如DEEPSEEK賦予特斯拉汽車語音交互能力;其二,AI是一種連接技術,如豆包賦予特斯拉汽車語音命令執行功能;其三,AI是一種重構技術,例如百度地圖與外賣、導航等功能結合,構成一個全新的應用體系。
賦能帶來嶄新的附加值,連接提升了功能應用的便捷性和普遍性,重構則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功能或業態。這三點適用于幾乎所有行業、大多數產品及絕大多數傳統業務流程。科學運用AI工具或嵌入AI智能體,能夠創造新物種、發掘新的應用價值、提升傳統業務效率,并構建更有效的規則與規范邊界。
正因意義如此重大,AI技術堪稱又一次全方位的人類產業革命,是掌握下一代生產力和競爭要素的關鍵。其中,對既有產品或業務的改造將是所有行業都需認真面對的問題:一個傳統機械產品,現在必須內置傳感器、數據存儲與計算單元、網絡連接模塊以及有效的AI智能體與規則,才能成為數智化新時代中可融入嶄新應用體系與場景的產品。這需要廠商和用戶,在硬件、軟件、思維與習慣上共同作出改變。
而這種改變,本質上可以用“+”來表示。即AI是對一切的加法,是通過數字化與智能化實現效率提升。AI時代,各行各業競爭力重構的核心表現,就在于能否以AI+提升效率、挖掘新價值、突破既有業務邊界,乃至創造新物種。
顯示技術,是AI+時代關鍵的“交互窗口”
“過去是去看機器自身的運行,現在是看一系列傳感器參數;原來是人工操作機器的每一個步驟,現在是通過輸入目標產品規格,由AI編程控制機器運行過程……”這樣的轉變,必然需要一個界面來承載AI+時代下機器的“運、用、維”,而這個界面的主流選擇就是“顯示”。
顯示行業人士指出,AI+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顯示+”。因為顯示是AI運行與交互的最佳界面。即便設備不具備本體或本地顯示界面,AI系統也往往需借助網絡連接遠端顯示界面。甚至以語音交互為主的設備,通常也需配備本地或遠端顯示界面作為交互備份:例如,智能音箱大多配有手機端APP,用于實現更復雜的交互操作。
AI處理的內容是數字信息,而數字信息的最佳表達與應用離不開顯示。可以說,數智化社會的發展、數字技術的進步以及AI的廣泛應用,正成為各類顯示產品更廣泛嵌入社會生產、生活與服務的“催化劑”。
同時,顯示+AI也將創造一系列新物種。例如,年初AOC推出的AI打卡機,就是一款為景區景點定制的AI產品。該設備有效解決了氣象條件、人流、時間等因素對游客拍照打卡的干擾,使每位消費者都能通過AI設備、AI素材與AI功能實現“定制化”打卡。
再如自動駕駛技術、智能機器人等更多新物種與新功能,正是建立在AI技術基礎之上,屬于AI時代的全新產物。這些新設備或功能也推動了顯示設備的更廣泛應用。例如,深天馬A2025年上半年車載顯示業務營收同比增長約27%,主要得益于國際頭部整車廠業務銷售額增長超70%,以及LTPS車載業務出貨量同比增長超76%。
AI的發展對眾多顯示企業而言,是拓展新業務、改變經營邊界、實現盈利模式升級的關鍵機遇。例如,洲明科技與香港科晫集團在深圳福永總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香港地鐵AI智能化升級項目,并簽署1500臺AI一體機批量交付框架協議;洲明科技全資AI子公司洲明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已與廣東華輝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簽署AI智能燈具聯合開發及供貨框架協議,華輝煌計劃向洲明數字文化采購100萬臺AI智能硬件及配套解決方案,用于新一代智能燈具產品的聯合開發與市場推廣。
AI+就是顯示+:這不僅是一種理論愿景,更是當下市場中正在發生的真實“訂單”,也成為改變顯示企業競爭路徑的關鍵“交叉性”產業能力。
圍繞人工智能+,顯示企業構建新競爭邏輯
面對AI時代,顯示企業能夠從哪些方面發力?一方面是提供更優質的嵌入式顯示設備,如車載顯示市場;另一方面則是致力于新型AI智能體所代表的新硬件,如打卡機、AI魚缸、虛擬人一體機等。
同時,顯示企業也需拓展技術賦能的邊界。如洲明科技將自研大模型、AI能力與畫質處理技術全面提升至新水平,賦能從顯示產品智造、智能畫質優化校驗到智能體新物種的全鏈條。利亞德發力AI與空間計算業務,以全球領先的光學動作捕捉技術為核心,研發、生產、銷售動捕產品,提供AI與空間計算應用解決方案與全鏈條服務,孵化數字人資產、動作大模型、開發LED顯示新品類,甚至為家用機器人廠商提供包括數據采集、仿真訓練、遙操作訓練等在內的多類數據與訓練服務。
對于AI與顯示產業的結合,洲明科技董事長林洺鋒指出,未來洲明的戰略定位非常清晰,即全面擁抱AI,將“LED+AI”業務提升至集團頭號戰略高度。半導體顯示全球龍頭京東方(BOE)提出了AI+制造、AI+產品、AI+運營三大應用主題,構建顯示全鏈路的智能體系,并預言顯示產業正迎來“AI+”驅動的全新發展時期……這既是行業巨頭對AI時代的愿景,也是AI時代顯示產業的使命。
然而,AI時代并非“單一企業能包攬一切”的時代。深度的合作共享與生態整合,才是顯示產業乃至所有行業在AI時代的共同選擇。這不僅包括與上游AI技術企業合作,也涵蓋下游應用生態的建設,以及自身AI能力的生成與拓展。對于體量、業務和能力不同的顯示企業,這些問題的解決并沒有標準答案。因此,業內專家提出,AI+是必然的未來,但也是因人而異、因企而異的未來。尋找適合自身經營業務與產品的AI路徑,是每一家企業都必須回答的時代命題。
響應AI+號召,用主觀能動性推動新質生產力革命
“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人類生產生活范式,促進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系深層次變革”——這是國務院文件對“人工智能+”歷史地位的戰略判斷。推動人工智能+,首先是順應歷史潮流、擁抱生產力進步的必然過程。它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站在這一戰略高度,懷揣如此的緊迫感,各行各業都應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主觀意志與客觀規律的高度統一,聚焦于企業內外部的新基礎設施、新技術體系、新產業生態與新就業崗位,以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和全球合作等領域為重點,以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在三年至五年內全面普及為目標和機遇,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