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會破滅嗎?
在黃宏生于去年7月提前獲釋后,外界便在猜測其會不會返回創維重掌公司大權,進而發生公司戰略策略的變化。但在深圳市南山區高新開發區的創維大廈里,你已經幾乎感受不到這位創始人的氣息。“黃老板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他有很強的事業心,但我不認為他會再回來。我覺得他會去做別的事情。”劉小榕說,這位在創維工作了15個年頭的黃宏生的大學同班同學,親身感受了創維這些年的進步和變化,“張學斌這些年對創維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毫無疑問比黃老板在時要做得更好,黃老板不傻,為什么要再介入呢。”
張學斌也從不避諱和黃老板的關系問題,“他現在就是一股東的身份。”他會這樣告訴你。而他現在和黃宏生的見面,也大多是在高爾夫球場上。問到誰的球技更高時,他會得意地“哈哈”大笑起來,“他當然打不過我啦。”那種親切和隨意的感覺,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而黃宏生出獄之后要找回的不只是打球的感覺,還有做生意的嗅覺。據他的一位曾經的老部下透露,黃宏生出獄后就經常到各地旅游,一半是散心,一半是為了尋找商機,他覺得黃宏生無論是身體狀況還是性情都沒有變。他對投資新產業依然充滿興趣。也許創維的良好表現正好可以讓他放心地從事新的事業。要知道,他才54歲,深圳創維大廈隔壁的TCL大廈里坐著的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是他大學的同班同寢室同學,此時,TCL的全球化夢想剛剛走出了第一個10年,李東生正在活躍著要開啟無數個接下來的10年。看到老同學的矯健,黃宏生又豈會甘于寂寞,只不過他的舞臺,也許不再是創維而已。
那么,張學斌在對創維作出成功的改造過后,還能繼續引領創維走向下一個輝煌嗎?
淘汰CRT,將賭注完全押寶在液晶電視上,使得創維很快便坐上了液晶電視的頭把交椅
在做了一系列減法之后,創維數碼獲得了一個非常優良的資產,利潤每年大幅增長,2008財年純利5.03億港元,預計2009財年純利10億港元。在這個家電制造業凈利率普遍較低的年代,2009年創維數碼3%的凈利率已經幾乎是中國彩電業里最高的,海信電器為2.73%、TCL多媒體為1.33%、四川長虹為1.71%。
創維擁有充沛的現金流,據稱到目前為止,幾乎為零負債。但這種穩健的財務策略,也有過于極端而趨于保守的嫌疑。張學斌自己也承認,過低的負債率受到了創維海外投資者的頗多微辭,因為這樣他的凈資產回報率會比較低,“所以他要求你要多分紅,把凈資產降下來,你可以到外面去借點錢。”他自我檢討,在培育新產業上,創維較為審慎,資源投放力度不夠,最終導致擴張緩慢。因此,創維的盈利能力雖然很高,但是在集團規模上,創維并不占優勢。與其在彩電行業一道發展起來的TCL集團,2009年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429億元。楊東文在談到規模這一點時,也覺得頗為遺憾,認為這是這些年里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所幸的是,張學斌正在改變擴張策略,2010年新近成立的3大產業公司便是其多元化擴張的一個信號。張學斌認為,不做擴張只是時機并未成熟,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前幾年培育的產業也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在新成立的3個產業公司中,創維商用顯示公司是由彩電業務底下的一個產品部門發展而來的;創維照明科技公司是考察了半年以上才決定成立公司的;創維電器科技公司成立的契機,則來自于原萬利達執行副總裁吳啟楠,張學斌跟他私交甚好,去年吳啟楠正好離開萬利達,張便立刻找到他,并答應給他新公司20%的股份。有了人,又有了成熟的運營機制,再加上創維此前就做過3C數碼產品,成立公司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張學斌的算盤是,僅靠先前的3個產業(彩電、機頂盒、安防產品)就可以在5年內成長到500億元的規模,后成立的3個產業(商用顯示、照明、電器科技)經過3年的培育發展,一定可以為創維千億計劃添磚加瓦。
更重要的是張學斌內心的變化。他對自己的定位是,首先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其次“我已經把創維這份事業當成我一生奮斗的目標。” “你不是創辦這個企業的,也許你也沒有這個股份,但是你把它作為終身的事業去做,那么你就叫企業家了。但也不是說就必須一輩子在這個企業里做事,因為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隨著企業的發展,自己的能力可能達不到這個層次了,那么你就離開。”張學斌從內心深處已經將自己推向了“企業家”的位置,這對一個職業經理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跨越。因為,只有具備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職業經理人才能帶領企業完成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