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CL華星在蘇州基地成功舉行MLED項目COB直顯產品量產儀式。TCL華星首款Mini LED產品——P1.2 COB顯示屏正式實現量產下線。“這家全球顯示面板第二強的企業,終于向LED直顯市場打出了第一槍”,業內人士如此分析這一事件。
過去3年,COB技術LED產品是LED直顯行業增量最大的技術類型,幾乎連續實現翻番式增長。其中,P1.2間距產品則是目前小間距LED直顯市場需求量最高的代表尺寸,處于先進性、清晰度性能和成本友好性的平衡點。Mini LED技術則是包括LCD背光和LED直顯在內,目前應用增量最大的先進技術。TCL華星選擇量產Mini LED P1.2 COB顯示屏,顯然不是一個“技術儲備”,而是用于實打實爭奪市場份額的“大動作”。
面板企業爭奪LED直顯市場成為新常態
作為顯示行業最具“巨無霸”特征的面板企業,其在LED直顯行業的布局,近年來呈現加速發展趨勢。
例如,8月6日到9日,全球面板業老大京東方在DIC EXPO 2025展會上,展示了α-MLED技術:包括直徑1.5米的LED球形顯示屏、行業首款81.3英寸P0.9鏡面超細微間距COB新品等,給與會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幾乎同期,消息稱,全球最長的LED屏項目——成都世運會總長408.5米、寬26.7米、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可視距離達6公里的“天府大屋檐”;以及,燈條長度達16.2萬米、屏幕面積達52000平方米、實現800萬像素點高清顯示的高218米的天府雙塔“光影外衣”LED金屬燈條屏等標志性項目,均采用京東方LED顯示產品。此前,京東方還取得了LED芯片企業華燦光電的控股權。
再例如,今年5月24日,顯示面板巨頭惠科與南充市順慶區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惠科計劃在順慶區投資建設全色系M-LED(即Mini/Micro LED)新型顯示芯片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設計月產能達100萬片,分三期建設,主要生產全色系M-LED新型顯示芯片。另據消息,今年2月,綿陽惠科Mini LED一期項目正式開工,總投資50億元,規劃建設背光模組和直顯模組生產線;同月,惠科投資約90億元的Mini LED背光/直顯模組及整機項目亦在湖南開工。惠科正在打造從芯片到終端的LED顯示全產業鏈。
包括群創、友達、三星、深天馬、維信諾等全球顯示面板巨頭,都已親身入局LED直顯市場,借助Mini/Micro LED新技術的崛起潮流,期望在下一代顯示品類上搶占先機。這次TCL華星的新項目投產,只是這輪“大潮”中一名悍將的“一次精準布局”。
巨大利益,驅使面板企業火速入局LED直顯圈
為什么LED直顯行業吸引了幾乎全球所有的面板顯示廠商,讓這些資產動輒千億、乃至萬億級別的企業心向往之呢?答案主要在于兩個方面:
第一,Mini/Micro LED新技術正在帶來嶄新的可能。例如,液晶和OLED顯示在百英寸級別及以上更大尺寸線上,受制于玻璃基板的限制,不可能無限大尺寸化。而LED直顯依托拼接技術,則毫無大屏化的壓力,在數字社會“顯示視窗”加速普及下,呈現出其在高端應用工程中的不可替代性。
同時,Mini/Micro LED新技術在色彩、亮度、對比度等方面的優勢,也讓其成為下一代中小尺寸屏幕的備選項之一。比如,2024年惠科成功點亮業內首款基于玻璃基HMO背板的6.67英寸Micro LED直顯屏體——即從幾英寸到百英寸的現有液晶和OLED顯示產業主陣地,也面臨LED直顯的沖擊。雖然這一尺寸段LED直顯的成本、工藝成品率依然受限,但是面板巨頭不敢打賭這些難題永遠不會被突破。
“為未來顯示定義一條可能路徑:這樣的目的下,今天的面板巨頭怎能不醉心于Mini/Micro LED顯示技術的持續投入呢?”
第二,Mini/Micro LED顯示亦與面板企業現有的核心業務,即液晶顯示高度匹配。如在8月初的ChinaJoy2025展會上,TCL華星副總裁、IT SBU總經理李志生表示,Mini LED的超高分區控光技術使產品的對比度提升了1000倍,顯著提升黑場表現與層次感,結合QD技術可以讓LCD顯示與OLED產品效果極度接近,但是Mini LED-LCD的成本卻要比OLED低很多。
實際上,滿足HDR超寬動態需求的LCD背光分區,與LED直顯具有異曲同工的特點。10000分區可視為同等數量的黑白像素點;海信新推出的RGB彩色背光分區技術,則相當于同等數量的彩色像素點——如果覺得大屏背光的分區看做像素點“尺寸太大”,那么面向車載、平板或其他手持設備的中小屏幕分區,其LED晶體密度已經非常高、分區尺寸大幅縮小。如深天馬推出的12.3英寸AM Mini-LED背光車載屏,亮度峰值最高可達1500nits,動態對比度更超越1,000,000:1,實現對單獨光源的主動控制,其背光儼然就像一塊小的LED直顯屏。
“新一代高性能LCD顯示產品的競爭離不開LED技術的持續進步。而后者的進步使得其液晶背光技術與LED直顯越來越相似,共通技術占比大幅提升、產線共用性良好。甚至COB、MIP、玻璃基等最前沿的先進LED直顯技術,也已滲透至背光市場……”業內人士指出,做LCD顯示,就必然要做先進背光,而做先進背光,自然就會衍生出LED直顯大屏的技術與制造能力。
所以,無論是從LCD技術的持續迭代看,還是從未來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看,LED直顯與Mini/Micro LED技術都是面板企業的必爭之地,而且可能演化成“決定生死的主戰場之一”。
巨頭持續發力,改變市場競爭格局
面板企業加盟Mini/Micro LED賽道,對于Mini/Micro LED持續的創新、技術迭代,加速產品和市場成熟,是好消息。但是,從競爭角度看,面板巨頭的入局,顯然對傳統LED直顯產業帶來了新挑戰。
這些挑戰包括:第一,面板企業的“巨頭”形象,在軟實力上肯定占優,會顯著推動LED直顯行業龍頭化、品牌化和國際化發展與競爭。
第二,面板企業加大Mini/Micro LED顯示投資,必然帶來新產能,對市場價格內卷、過度競爭等方面,會持續增加強力籌碼,更多的資源和資本投入,會讓Mini/Micro LED競爭周期更顯迅猛和短促。
第三,部分面板企業進行LED產業鏈全鏈條整合,如京東方通過收購擁有了華燦光電芯片資源、惠科則自建芯片基地,三星、友達等企業也掌握有芯片資源。結合這些企業在封裝和終端市場的投入,以及面對TFT主動玻璃基封裝新技術時其固有的TFT玻璃部件的龐大產能優勢,將形成一種“新的戰略格局”,對整個LED直顯供應鏈的傳統規律和邏輯形成挑戰。
品牌優勢、資金與人才優勢、TFT基板優勢,以及當前的大手筆投資,這些都讓面板企業加盟LED直顯必然成為足以改變行業全球格局的重大變量。
可以預見,隨著面板巨頭們憑借其深厚積累與戰略決心持續加碼,LED直顯市場格局將迎來深刻重塑。這場由技術革新與跨界競爭共同驅動的增量之戰,不僅將加速Mini/Micro LED技術的普及與成本優化,更將推動不同廠商競爭邏輯的轉變,帶給行業企業全新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