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深圳市易天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812)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3.04 億元,較上年同期的 1.58 億元大幅增長 92.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996.56 萬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較上年同期的 - 3400 萬元增長 189.1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860.11 萬元,同比增長 184.55%,業績呈現全面爆發式增長態勢。
作為專業從事平板顯示專用設備及半導體專用設備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易天股份在報告期內憑借技術突破與市場拓展的雙重驅動,實現了經營業績的根本性好轉。公司銷售毛利率從 2024 年底的 30.62% 提升至 2025 年一季度的 34.64%,盈利能力顯著增強,標志著公司產品結構優化與技術競爭力提升已初見成效。
在平板顯示專用設備領域,公司核心業務多點開花。其中,柔性 OLED 顯示設備業務表現尤為突出,報告期內成功獲得京東方第 8.6 代 AMOLED 生產線項目訂單,且柔性 OLED 覆膜設備已在合肥維信諾相關產線完成驗證。依托在面板貼附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公司已成為國內柔性面板制造廠商的首選合作廠商之一,充分體現了在柔性顯示設備領域的領先地位。
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司車載顯示相關設備出貨量加速增長。點膠穿孔背光組裝設備、異形雙聯屏真空全貼合設備等特色產品獲得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武漢海微、華安鑫創等主流車載顯示廠商的訂單,成為驅動營收增長的重要力量。
在新興的 VR/AR/MR 顯示設備領域,公司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報告期內推出的膜材制造覆膜設備獲得三利譜、歌爾股份、寧波誠美、蕪湖微顯、夢顯科技等客戶的認可并展開合作。同時,公司與視涯科技共同推進 OTP 自動化設備、檢測貼合設備等項目,成功獲得京東方、眉山微顯等客戶訂單。在配套自動化檢測設備技術工藝上的顯著突破,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該領域的競爭優勢。
半導體專用設備業務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另一重要引擎。公司控股子公司微組半導體和易天半導體在多個細分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先進封裝設備領域,微組半導體以倒裝貼片技術為核心開發的 AMH 系列微組裝設備,已獲得華工正源、索爾思、芯視界、長電科技等客戶訂單;開發的真空貼膜機成功與高通、日月新半導體等國際知名企業達成合作,標志著公司半導體設備已進入高端市場供應鏈。
在 Mini/Micro LED 設備領域,微組半導體自主研發的 AM-10HB 貼片機作為 Micro LED 微顯示屏生產的主要封裝設備,已與上海顯耀建立合作關系。公司開發的 Mini LED 固晶后修復技術、回流焊接后修復技術等系列核心技術,以及全自動點亮檢測及返修設備,可廣泛應用于直顯、背光的 Mini LED 顯示模組生產制造。易天半導體專注于 Mini LED 巨量轉移整線設備的研發,已與多家頭部客戶共同進行玻璃基和 PCB 基的芯片巨量轉移工藝驗證,為后續規模化訂單落地奠定基礎。
傳統封裝與醫療器械設備領域同樣表現穩健。微組半導體開發的 X 射線探測器模塊微組裝生產線,在醫療器械斷層掃描 CT 機生產中實現國產化替代,獲得航衛通用、聯影醫療、同方威視、奕瑞影像科技、東軟醫療等醫療行業龍頭企業的認可。在 IGBT 設備方面,微組半導體推出的專用貼片機已取得峻凌電子訂單,成功切入功率半導體設備市場。
公司在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方面的持續投入,推動了核心業務的全面復蘇與增長。通過構建平板顯示和半導體兩大行業業務主線,易天股份已形成覆蓋 LCD、OLED、VR/AR、Mini/Micro LED 等顯示技術領域,以及傳統封裝、先進封裝、功率半導體等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多元化產品矩陣,為業績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關鍵技術領域的進口替代進程不斷加速。在 LCD 顯示設備領域,已實現后道模組段全覆蓋,具備 130 寸以下整線組裝能力,部分設備類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半導體設備領域,易天半導體對晶圓減薄相關設備進行優化升級,加工精度和速度向行業龍頭看齊,實現部分進口替代,彰顯了公司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國產替代實力。
從財務數據看,公司經營質量顯著改善。2024 年上半年凈利潤率為 - 23.96%,而 2025 年一季度已提升至 14.45%,上半年整體凈利潤率達到 9.25%,盈利能力實現根本性逆轉。資產結構保持穩定,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產總計 14.50 億元,負債合計 6.62 億元,資產負債結構合理,為后續發展提供了穩健的財務基礎。
展望未來,易天股份將繼續深化在智能制造裝備領域的戰略布局,以貼附、清洗、綁定等核心工藝技術為基礎,不斷推進技術革新與產品升級,拓展平板顯示和半導體設備市場份額。隨著下游顯示面板行業技術升級與半導體產業自主化進程的加速,公司憑借在核心技術與客戶資源上的積累,有望持續受益于行業發展紅利,為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