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CES(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全球彩電巨頭中的前四位都展示了基于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技術的大尺寸平板電視產品。這一現象預期著,下一代顯示技術對現有液晶為主的彩電顯示產業的替代進程,可能比早前的估計更快。這使得更多的“專家”更為擔心國內紅火的液晶面板投資項目的“錢景”問題。其中,就包括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
1月11日,郎咸平在新浪微博,用蘋果手機客戶端,發布了如下評論:京東方和TCL分別投入600億和245億開發8.5代液晶面板,再加上三星蘇州廠,創維,熊貓等品牌,中國液晶面板業就像兩年前的光伏行業一樣以大躍進方式飛速發展。其結果必然導致嚴重產能過剩。更可怕的是三星斧底抽薪的發展新一代有機液晶面板。三星新面板一旦上市,中國幾千億液晶面板行業將重蹈光伏覆滅的覆轍。
作為華語界最具有人氣的經濟學家,郎咸平的任何發言都具有強烈的市場影響力。尤其是對于股市、投資,這類主要是“非行業內”人士參與的經濟過程,會產生明顯的“擾動”作用。對于知名專家的言論,往往讀者愿意相信、愿意認為這些結論都是“深思熟慮、科學論證之后的產物”。從各大媒體對此條微博的轉載、評論數量上,這一點可以得到很好的證明。
但是,作為行業外行人的郎咸平對液晶面板產業的評論真的那么“正確”嗎?筆者認為,郎先生觀察到的“事實”都沒有問題,但是兩個“結論”卻下的非常輕易!
國內面板業的確在逆勢投資
國內液晶面板產業的總投資規模是多少?這個數據難以統計。但是,作為業內人士卻可以通過“抓大頭”的方式,確認基本的投資規模。
國內已經有建成的液晶面板高世代線四條,分別是京東方北京8.5代線、合肥6代線,中電熊貓南京6代線,華星光電深圳8.5代線。以上四條線總投資超過700億。在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包括,蘇州三星、廣州LG、合肥京東方至少三條8代線,總投資不低于600億(其中三星和LG為韓國線改造搬遷,成本略低)。規劃中的高世代線,至少包括南京中電熊貓8代線、成都長虹8代線,總投資不低于550億元。
除了以上高世代液晶面板線外,國內的顯示面板投資還包括低世代液晶面板線,例如龍騰光電5代線;低世代OLED線,例如成都京東方4.5代線(液晶面板線改造而來,已經量產)。這些生產線的投資總額也不小。比如,京東方在建鄂爾多斯OLED 5.5代線總投資就高達220億元。
因此,國內顯示面板產業的總投資規模(含建成、在建和規劃)至少超過3000億元。對應32英寸液晶單元產能更是超過1億片。有如此的投資規模,在顯示面板產能上,數年后國內將可以超過日本,與韓國臺灣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