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讓我上市,我就讓你退市”。這是國內某知名媒體對京東價格戰給出的解讀。
京東商城自成立至今,尚未結束“成長性燒錢階段”,而且具有攤子越大越燒錢,虧損越多的趨勢。京東為自己設定的盈利模式是:做大規模,提升供應鏈議價能力,提升物流服務盈利能力,在實現800-1000億年銷售額的關口,實現利潤轉正,并最終上市,實現股東和投資人的權益。
不過,距離這一目標,京東的路程并不近。2011年起銷售額僅有230-280億元左右;2012年上半年年則實現了220億元銷量。而且現在,京東還要面對4月以來蘇寧易購不斷增長的市場的競爭。
對于蘇寧,今年也不好過。主要業績指標,利潤率呈現出下滑趨勢,經營業績,尤其是網店業績大大低于預期,股價更是持續走低。
8月16日,德勤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在京發布《2012中國零售力量》。報告稱2011年連鎖零售企業人工費用上漲26%,租金成本上漲10%,這給凈利潤率長期僅有1%~3%的零售業帶來了極大挑戰。令據媒體報道,2個月前蘇寧電器張近東將所持合計6.305億股蘇寧電器股份先行質押于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等三家信托公司,而由于蘇寧股價的持續下跌,張近東被信托公司要求追加質押物以保障信托資金安全。
此外,京東發起價格戰的時機正逢8月13日當蘇寧電器再次拋出80億元公司債券的發行預案,以及蘇寧店慶之時。可謂時機拿捏非常準確,具有一針見血的精準度。
對于蘇寧易購而言,與京東競爭不可避免。蘇寧易購網商業績的提升,必然會延緩京東的增長。而實現增長,快速增長是京東的根本利益。對于4月起蘇寧易購的“活躍”,京東適時開出此番價格戰,擾亂本已困惑中的蘇寧資本市場,具有一石三鳥的作用:保衛了市場、賺了人氣,又直接打壓對手。
對“蘇寧”這個對手的“精準攻擊”,京東劉強東(微博) 于周五(17日) 聲言“戰爭剛剛開始”, “我只和強者競爭!國美稍微靠邊上站吧”(隨后這條帖子被刪除)。這種聲明被認為京東一開始就已經制定了“具有極其針對性的”進攻蘇寧的方案。而國美的“受傷”則是誤傷,參戰更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