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內局外
這并不僅是谷歌一家需要面對的問題。美國科技博客Silicon Alley Insider認為,電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但“還必須面臨來自內容提供商和有線電視公司的挑戰”。
電視行業正在發生變革,以往“局內人”和“局外人”涇渭分明的分野,也變得不再清晰。在北美,美國有線電視業的“電視無所不在”(TV Everywhere)計劃經過一年的煎熬,終于贏得了迪士尼等內容商和時代華納、Comcast、CableVision等有線運營商的支持,此外Verizon、At&T、DierecTV等渠道商也已將戰略重心轉移至TVE,這給谷歌帶來了很多麻煩。
在中國,TCL、長虹、海信等成立的中智盟(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發布了應用商店技術標準,希望能夠在未來發展出自己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而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的,還包括康佳的OMI、創維的酷開UI,此外擁有內容牌照的華數也正在開發基于HTML5的操作系統。
國家廣電總局似乎也不希望中國智能電視產業在這樣的內耗中損兵折將,繼對市場上的“互聯網電視”音視頻內容采取了較為嚴格的“牌照管理”后,廣電總局還正在開發一個名為“TV-OS”的智能電視中間件系統和標準,進而建立起“全新的智能電視播控系統”,但分析人士認為,其主要目的仍是控制智能電視可以播放的內容。
不僅如此,7月14日,北京廣電發布《關于嚴禁擅自設立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和非法生產銷售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的通知》,在廣電未開放通過互聯網經機頂盒(DVD機等)向電視機終端提供視聽節目服務的許可前,各持證網站嚴禁從事相關業務,不得以內容提供商的身份與非法開展互聯網電視業務的公司開展合作。
不過,電信廣電專家侯自強認為這一“叫停”通知的可執行性不強。“視頻網站持有牌照合法播出,用戶用什么終端它管不了。比如帶HDMI接口的Pad、智能手機、計算機都可以連接電視機收看。”侯在微博中表示。
但這卻令業界感到迷惑。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即便是上市公司國美和蘇寧的專業市場調研團隊,對明年智能電視的發展預測也出現了極大的偏差:國美預測智能電視出貨量將達800萬臺,而蘇寧的預測是1800萬臺——以現在的銷量統計數據計,二者之差差不多相當于全國所有賣場停售電視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