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新模式,構建國內彩電企業應對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快速變化下的市場競爭模式,實現多熱點市場下的內生性增長。
對于一家已建立起全球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網絡的彩電企業而言,一時的盈虧到底意味著什么?對于一家立足30年甚至50年發展戰略的彩電企業而言,到底是構筑動態可靠的商業模式重要,還是對階段性策略失誤反思重要?對于一家承載著中國彩電業全球化擴張夢想和戰略崛起重任的企業而言,到底是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還是多點布局打“持久戰”?
所有問題和疑問都指向了今年初以來,以TCL為首的國內彩電企業在日韓對手布下的“多點式布局和集中性突圍”競爭形態下的應對性舉措和市場策略,是否存在失誤?何時走出階段性滯漲的軌道?
對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林元芳指出,“如果僅以2010年半年報業績作為評價國內彩電企業戰略布局和策略舉措的成敗得失,有失偏頗。今年以來,國內彩電企業在逐步實現了全產業鏈布局后,實施的市場多點式發力和集中優勢兵力突圍的戰略,將會在未來幾年內顯山露水、厚積薄發。”
互聯網的戰略眼光
8月末,TCL多媒體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7.4億元,同比增長7.5%;但凈利潤則由去年同期的盈利轉為虧損2.93億元。押寶互聯網電視,被外界解讀為TCL逆勢虧損的主要原因。
記者注意到,去年在國內彩電市場勁增一倍多的形勢下,企業對于產品升級方向出現了兩種選擇:一種是通過發展LED實現傳統液晶性能提升,另一種是發展互聯網功能實現從“看向玩”的拓展。TCL毅然選擇了后者。如今,在三星、海信等外資企業推動下,LED液晶電視獲得了規模上的提升,而互聯網電視卻因政策監管等問題,市場銷售一度受阻。
TCL多媒體的虧損難道真是戰略上的失誤?布局LED不力是否意味著TCL在今后市場中錯失先機?對此,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副研究員王欽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互聯網電視為主體的智能電視未來發展方向沒有問題,只不過還要等待政策、市場等銷售時機,但三網融合試點的閘門已經打開,未來產業融合給國內彩電企業帶來的巨大商機難以估量。而以政策為門檻的互聯網電視,從一開始就將外資企業直接拒在了市場的大門外。
王欽還告訴記者,在互聯網與LED的選擇上,TCL有其自己的道理。LED液晶雖在性能上比傳統電視有所提升,但其核心技術基本上都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國產企業在技術方面毫無優勢可言(尤其是面板技術方面),更多是采取與產業鏈上游企業合作,生產液晶模組。相比之下,互聯網電視由中國企業開發,貼近中國消費需求和市場,是具有自主話語權的產品。《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到,在互聯網產品上,TCL擁有30多項核心專利,而發展互聯網電視不僅可以避免核心技術缺失的尷尬,也是一次反擊日韓企業市場的絕好時機。
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則認為,“隨著國家三網融合政策的快速推進以及TCL多媒體換帥,由精于市場營銷的老將趙忠堯替代原技術出身的于廣輝成為新掌門,這會給TCL構建起從技術領先到市場領先、銷售領先的新傳導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