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新模式,構建國內彩電企業應對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快速變化下的市場競爭模式,實現多熱點市場下的內生性增長。
對于一家已建立起全球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網絡的彩電企業而言,一時的盈虧到底意味著什么?對于一家立足30年甚至50年發展戰略的彩電企業而言,到底是構筑動態可靠的商業模式重要,還是對階段性策略失誤反思重要?對于一家承載著中國彩電業全球化擴張夢想和戰略崛起重任的企業而言,到底是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還是多點布局打“持久戰”?
所有問題和疑問都指向了今年初以來,以TCL為首的國內彩電企業在日韓對手布下的“多點式布局和集中性突圍”競爭形態下的應對性舉措和市場策略,是否存在失誤?何時走出階段性滯漲的軌道?
對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林元芳指出,“如果僅以2010年半年報業績作為評價國內彩電企業戰略布局和策略舉措的成敗得失,有失偏頗。今年以來,國內彩電企業在逐步實現了全產業鏈布局后,實施的市場多點式發力和集中優勢兵力突圍的戰略,將會在未來幾年內顯山露水、厚積薄發。”
8月末,TCL多媒體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7.4億元,同比增長7.5%;但凈利潤則由去年同期的盈利轉為虧損2.93億元。押寶互聯網電視,被外界解讀為TCL逆勢虧損的主要原因。
記者注意到,去年在國內彩電市場勁增一倍多的形勢下,企業對于產品升級方向出現了兩種選擇:一種是通過發展LED實現傳統液晶性能提升,另一種是發展互聯網功能實現從“看向玩”的拓展。TCL毅然選擇了后者。如今,在三星、海信等外資企業推動下,LED液晶電視獲得了規模上的提升,而互聯網電視卻因政策監管等問題,市場銷售一度受阻。
TCL多媒體的虧損難道真是戰略上的失誤?布局LED不力是否意味著TCL在今后市場中錯失先機?對此,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副研究員王欽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互聯網電視為主體的智能電視未來發展方向沒有問題,只不過還要等待政策、市場等銷售時機,但三網融合試點的閘門已經打開,未來產業融合給國內彩電企業帶來的巨大商機難以估量。而以政策為門檻的互聯網電視,從一開始就將外資企業直接拒在了市場的大門外。
王欽還告訴記者,在互聯網與LED的選擇上,TCL有其自己的道理。LED液晶雖在性能上比傳統電視有所提升,但其核心技術基本上都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國產企業在技術方面毫無優勢可言(尤其是面板技術方面),更多是采取與產業鏈上游企業合作,生產液晶模組。相比之下,互聯網電視由中國企業開發,貼近中國消費需求和市場,是具有自主話語權的產品。《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到,在互聯網產品上,TCL擁有30多項核心專利,而發展互聯網電視不僅可以避免核心技術缺失的尷尬,也是一次反擊日韓企業市場的絕好時機。
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則認為,“隨著國家三網融合政策的快速推進以及TCL多媒體換帥,由精于市場營銷的老將趙忠堯替代原技術出身的于廣輝成為新掌門,這會給TCL構建起從技術領先到市場領先、銷售領先的新傳導體系。”
LED液晶的商業意圖
隨著產業鏈布局的基本完成,除了現有的互聯網電視,包括在LED液晶、3D電視、液晶面板生產等方面,TCL均埋下了一顆顆戰略“棋子”。
從產業鏈上游看,去年4月TCL與臺中強光電以及友達光電成立的LED背光模組工廠已于今年8月全面投產。去年底,TCL集團與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國內最高世代TFT-LCD生產線——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將于2011年8月試生產,同年4季度實現量產,2012年12月達到滿產。此外,韓國三星已決定參與生產線建設并提供技術與資金支持。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認為,目前全球前5的彩電企業都完成了產業鏈垂直整合,這將給TCL等在產業鏈上游的布局提供了借鑒。
王欽據此表示,TCL在去年躋身全球液晶電視銷售五強之后,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新商業模式,將會提高TCL在各個熱點產品和區域市場的競爭力和快速反應能力。這意味著今后無論是LED、3D、互聯網,或是OLED,TCL都會通過自身的綜合實力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并在短期內快速躋身相關產品的領軍行列。
業內人士則指出,“LED液晶電視的快速市場擴張,從本質上看仍是日韓企業手握上游液晶面板的技術話語權主導下,展開了新一輪以技術升級為標志的產業鏈發力,必須要通過LED產品的推出淘汰老產品、增加新利潤點。不過,由于國內企業在平板顯示面板的競爭力形成還需要積累,這也就給日韓企業推廣LED液晶電視提供了生存空間。”
洪仕斌則認為,“日韓企業今年以來在LED液晶電視推廣上的領先,并不是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而只是產品技術生命力在發揮作用。已完成全產業鏈布局的TCL,從互聯網向LED、3D的轉身會非常快,并會憑借其在上游產業鏈和下游營銷鏈上的既定優勢,快速搶戰國內LED領導地位,實現多點式爆發。”
未來,智能電視、LED電視、3D電視都將成為TCL扭虧轉盈的重要增長點。《中國企業報》記者還了解到,日前,TCL的6款LED數字一體機通過了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認證機卡分離認證,成為首家獲得國家級認證的企業。工信部數字電視標準復合型檢測中心副主任張素兵告訴記者,以往通過機頂盒內置方式實現的一體機,高清信號依舊要數字轉模擬、模擬轉數字才能實現,不能實現全程高清。而機卡分離后,可以直接使用數字信號,清晰度會有很大提升。
3D電視的發展潛力
在LED和3D電視方面,李東生表示,“將發布全系列的LED背光液晶新品,并突出3D影像功能,預計到年底目標銷售80萬—100萬臺LED背光液晶電視,形成約60個LED背光源的產品陣營,占全部產品30%左右,與市場平均水平相當。”
顯然,在穩步發力LED產品的過程中,多年前已經在3D顯示技術上取得了雄厚積累的TCL,顯然不愿意只走“獨木橋”,而是要更多地通過產品的復合化,來搶奪未來更大的市場商機。
實際上,TCL是國內最早推出可直接用裸眼觀看的3D電視企業,此前TCL3D電視已經出現在廣州、深圳等地的飛機場等商業場所。而早在今年初,TCL在香港發布家庭互聯網戰略升級時,還推出了國內首臺3D互聯網電視。
日前,TCL兩大類3D互聯網電視已在全國主要城市上市銷售,全國統一價格:“偏振光式”3D互聯網電視65英寸P10為29999元,“快門式”3D互聯網電視55英寸X11不足2萬元。目前,TCL在3D產品上已實現對偏振光、快門、裸眼的三大核心技術產品的市場應用。
今年6月,TCL已開發出國內首款基于Android平臺的智能電視,這不僅將對現有的互聯網電視實現了技術升級,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配合3D顯示技術,這種開放式、個性化的互聯網電視可能會一掃之前的低迷,成為市場新亮點。
王欽則認為,“3D電視的普及與推廣,不是內容的問題,也不是標準的問題,而是時間和消費者觀念的問題。更了解中國本土消費者以及更善于利用社會資源撬動產業升級的國內企業,在幾乎沒有技術門檻的商業環境下,必將會主導3D電視的普及,從而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3D電視的市場推廣才剛拉開大幕,但來自市場的迫切需求已在短期內成為推動這一產品快速提升的力量。更為重要的是,從“看電視”到“玩電視”的消費習慣升級轉變中,3D借助互聯網的智能化、信息化載體也將會獲得新的突破。
《中國數字電視》雜志主編包冉:
在全球化消費電子產業都呈現出“集團化、規模化、品牌化、全產業鏈化”的幾大趨勢背景下,對中國彩電產業而言已不再是“產品、技術、營銷”等一招制勝的時代,所有企業必須要構建起綜合博弈的大戰略體系。
過去兩年以來,以TCL為首的國內企業,從互聯網智能電視、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到LED背光源液晶、3D電視以及未來的OLED電視,都在企業先導戰略的推動下,借助全產業鏈布局優勢,實現了從戰略定位、技術卡位、市場搶位的一系列舉措,不僅完成了企業在市場話語權的構建,也將會在未來與外資企業較量中全面勝出。
TCL國際化布局,在面對一個多通路市場的中國消費者時,不僅提供了全方位、自適應的電視需求解決方案,還真正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的設計理念和緊密聯系運營商的務實策略,顯示出本土市場的豐富實操經驗和對平板電視市場的遠見卓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