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優勢成為松下等離子事業的支柱
據報道,目前松下已投產等離子電視面板廠有尼崎一廠、茨木一廠、茨木二廠、上海廠等4座,年產能550萬片;耗資1,800億日圓所打造尼崎二廠產能滿載為600萬片,已經于2006年加入生產行列,并與今年達到預期產能。目前松下PDP年產能已經達1,150萬片(以42寸計)。
同時,今年1月10日,松下宣布投資2800億日圓(約23億美元)在日本兵庫縣尼崎市建造全球最大的等離子電視面板工廠。工廠將在2007年11月動工,2009年5月投產,月產能折合42英寸面板為1000萬片以上。投產后,松下等離子電視面板折合42英寸總產能達到每年2150萬片的規模。
而這僅是松下等離子產業布局的冰山一角。在等離子產業上,松下是一個全面手,這也是松下等離子能夠后來居上超越日立的領導位置,置于行業霸主地位的原因。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家電營銷公司副總經理繁實建史表示,松下的生產模式是由屏幕的基礎材料、等離子屏、后期電路開發和設計,以及整機組裝和銷售共同組成的;松下做的是貫穿于整個產業鏈的工作,松下的主要盈利是靠LSI和屏的利潤以及整機的銷售。
同時,繁實建史還表示,國內企業僅僅是靠組裝,利潤不會很多;對于松下等離子的產業鏈環節來看,松下是把組裝這個環節當作成本中心的,而國內企業恰恰把松下認為是成本的這部份當作利潤增長點,這有可能會造成目前國內企業利潤微薄或者在價格戰中虧損現象的發生。
目前,松下在等離子產業中的首把交椅位置依然非常穩固。排在其后的三星、LG、日立等企業07年等離子屏預計產能分別是730萬、450萬、400萬;另一企業先鋒則不會超過150萬臺。從產能方面講,松下以1150萬片穩居榜首,幾乎相當于處于二三位的三星、LG的總和,占據全球等離子屏產量的37%以上。而隨著松下新生產線的開工,預計未來松下在等離屏供應能力上不會低于全球的40%。
這種產能和產業鏈上的集中,自然有利于企業形成規模效益,但是寡頭格局的出現卻往往造成整個產壓發展的瓶頸。而在等離子產業的壟斷上,技術壟斷則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