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發布會剛結束,后臺就涌進數萬條用戶主動留下的咨詢信息 —— 這是車企最期待的場景,卻也藏著現實困境:人工團隊連軸轉也打不完電話,漏接的線索每天都在流失;傳統AI外呼機械念稿,客戶問起配置參數就卡殼,地址記錯、需求記混是常事,試駕轉化率始終在低位徘徊。車企夾在 “人工效率不足” 與 “智能體驗拉垮” 之間左右為難,如何高效盤活這些合規獲取的潛在客戶,成了沖刺銷量前必須跨過的坎。
當多數車企還在為AI外呼機器人的"笨辦法"頭疼時,一家頭部車企已靠大模型技術實現了邀約轉化率的跨越式突破,高意向客戶占比提升60%,效果直逼金牌銷售。
傳統AI外呼的三大"卡脖子"難題
不少車企早已用AI外呼替代人工撥號,但實際效果卻打了折扣:
• 客戶問"這款車的輪轂有哪些選配",機器人答"您可以到店咨詢";
• 想記錄試駕地址,卻把"在三亞旅游"的臨時地點錯記為常駐城市,甚至把"重慶"聽成"充電",直接漏掉關鍵信息;
• 通話結束后,銷售拿到的客戶標簽只有"有意向"三個字,根本不知道該從何跟進。
某車企負責人直言:"傳統機器人就像按劇本念臺詞,客戶多問一句就卡殼,地址采集準確率不到50%,高意向客戶識別率常年低于5%。"
大模型外呼:把"機械應答"變成"智慧溝通"
2025年下半年,這家車企與中關村(000931)科金合作,引入得助大模型外呼機器人后,局面徹底扭轉。僅1個月,試駕邀約高意向轉化率就提升60%,核心在于破解了三大痛點:
1. 地址采集:從"錯漏百出"到"90%精準率"
大模型機器人自帶"地址識別大腦":
• 專屬Agent會像真人一樣追問"您常住在哪個區?",自動排除旅游、出差等干擾信息;
• 哪怕口音導致"無錫"被聽成"無西",系統也能通過地址識別Agent再次跟用戶確認;
• 省市區三級地址校驗準確率超95%,門店顧問再也不用對著錯誤地址"瞎跑"。
2. 車型問答:從"答非所問"到"秒回專業答案"
無需人工逐條錄入知識庫,只要上傳車企的車型手冊,機器人就能:
• 秒答"這款車的電池用哪家廠商",甚至對比不同版本的輪轂參數;
• 用客戶聽得懂的語言解釋專業術語,比如把"續航里程"換算成"能從北京開到天津一個來回"。
3. 客戶畫像:從"標簽寥寥"到"16項精準標簽"
通話結束后,CRM系統會自動生成16項標簽:
• 不僅記錄"意向車型""購車預算",還能標注"正在對比XX品牌""想加銷售微信"等細節;
• 銷售跟進時,打開客戶檔案就知道"該推優惠"還是"該強調性能",成單周期直接縮短。
效果說話:這些數據正在改寫行業標準
上線得助大模型后,該車企的AI外呼數據全面刷新:
• 平均對話輪次提升50%(客戶愿意多聊,說明更感興趣);
• 新車發布時高意向線索占比達21%,日常線索也提升至8%(遠超傳統機器人的5%);
• 從"機械播報"到"能感知客戶語氣、記細節、挖需求",大模型讓AI外呼終于有了"金牌銷售的腦子"。
當同行還在為機器人"答不上話"發愁時,用對大模型的車企已經在靠"智慧對話"搶客戶。這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而是用AI重新定義汽車AI外呼的效率天花板——畢竟,在客戶掛電話前,多爭取1分鐘有效溝通,可能就多一個成交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