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家電巨頭松下集團正在考慮以收費的方式為其他電視機廠商提供OLED電視量產技術。目前,松下已和日本國內外的廠商展開了協商,協商的對象包含三星電子及LG電子。
報道稱,松下此前只是涉足小尺寸的OLED面板生產,現在生產大尺寸也也不是難事。松下計劃于2015年度結束前(2016年3月底前)開始利用旗下姬路工廠生產使用于醫療機器、電視臺的商用OLED面板。
據了解,松下的OLED技術能讓廠商以更低的成本量產OLED電視,雖然松下和索尼正共同研發OLED面板、并相互提供技術情報,但是雙方的量產方式不同,故松下將提供給外部企業的技術為松下自家的量產技術。
其實,索尼、松下曾于2012年6月25日共同宣布將攜手研發使用于電視/大尺寸顯示器的次世代OLED面板,目標為在2013年內確立次世代OLED面板的量產技術。不過,現在由于受等離子拖累,松下計劃在2015年結束等離子電視業務。松下本身掌握有OLED技術,如果不能善加利用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浪費。
除松下之外,索尼目前也正和臺灣友達(2409)攜手研發OLED面板。而韓國的三星和LG也分別推出了自己的OLED電視。此外,LG已經在全球多個市場開始銷售OLED電視,不過銷量并不理想,據稱截止今年4月份在韓國本土的累積銷量僅200臺左右;三星方面也將于本周開始銷售旗下的OLED電視,售價比LG的略低,但也接近9000美元,遠遠高出同尺寸的LED電視和4K電視。
OLED電視被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正統接班人。但是投資OLED電視需要大量的資金流,對于處于困境中的松下來說顯然難以進行投資。研發這一技術的企業有很多,近日,日本住友化學在24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已研發出利用噴墨法(印刷方式)生產高分子OLED面板的技術,藉由該技術可生產出分辨率達423ppi的OLED面板(使用370x470mm尺寸的玻璃基板),其分辨率已接近藉由蒸鍍生產技術(在玻璃基板上蒸鍍紅綠藍有機材料)所生產的OLED面板。
據日經指出,一旦Sony、Panasonic能確立上述印刷式OLED面板的量產技術,則就可用現行液晶面板(LCD)約一半的成本生產大尺寸OLED面板,且采用印刷技術也將易于在塑料等薄膜狀基板上形成有機材料膜,藉此可望生產出具備可撓性(可彎曲性)的OLED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