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2 日,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0016、200016)發布公告稱,公司此前籌劃的股份無償劃轉事項已全部實施完畢,控股股東正式變更為磐石潤創(深圳)信息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中國華潤有限公司,最終實際控制人仍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據了解,本次股份無償劃轉源于央企之間的專業化整合需求。2025 年 4 月 29 日,康佳集團接到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通知,華僑城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深圳華僑城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隆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將所持公司全部股份無償劃轉給中國華潤下屬全資子企業磐石潤創及合貿有限公司。此舉旨在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央企資源整合與專業化發展。
此后,該事項穩步推進:6 月 27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具《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不予禁止決定書》,同意中國華潤收購康佳集團股權;6 月 30 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批復,明確同意華僑城集團等將所持 52,374.6932 萬股 A 股、27.5500 萬股 A 股無償劃轉至磐石潤創,同意嘉隆投資將 19,836.1110 萬股 B 股無償劃轉至合貿有限公司。
7 月 11 日,A 股股份過戶登記手續完成,康佳集團控股股東正式由華僑城集團變更為磐石潤創;截至 7 月 22 日公告披露日,B 股股份無償劃轉也已完成,合貿有限公司通過中信證券經紀(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相關 B 股股份。
本次劃轉后,康佳集團總股本保持不變。其中,磐石潤創持有 52,402.2432 萬股 A 股,占總股本的 21.76%;合貿有限公司持有 19,836.1110 萬股 B 股,占總股本的 8.24%。華僑城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此次股權變動標志著康佳集團正式納入中國華潤體系,有望借助華潤在產業資源、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提升運營效率,為長期發展注入新動能。市場分析認為,這一整合舉措符合央企專業化整合的趨勢,將助力康佳集團在消費電子等核心領域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隨著康佳集團正式納入中國華潤體系,其未來發展將呈現以下三大核心趨勢:
一、半導體業務有望加速產業化突破
華潤微電子在半導體領域已形成從芯片設計到制造、封裝的完整產業鏈,而康佳旗下重慶康佳光電在 MLED 領域累計專利超過 1900 件,巨量轉移等關鍵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雙方整合后,康佳的顯示技術研發(如 Micro LED)與華潤的功率半導體、車規級芯片技術將形成互補,尤其在消費電子與新能源汽車交叉領域(如車載顯示、智能座艙芯片)具備協同潛力。此外,康佳此前因收購宏晶微電子未果而受阻的存儲芯片業務,或可借助華潤的供應鏈資源重啟突破,預計 2025-2027 年半導體業務營收占比有望從目前的不足 10% 提升至 20% 以上。
二、消費電子業務借力華潤生態實現效率躍升
華潤旗下華潤萬家、萬象城等渠道資源將為康佳智能家電(如白電、智能家居產品)提供更廣闊的銷售場景。例如,康佳白電 2025 年上半年外銷同比增長 95.2%,未來可通過華潤的海外網絡(如東南亞市場布局)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同時,華潤置地的地產項目可與康佳智能家電形成 “地產 + 科技” 聯動,推動全屋智能解決方案的落地。值得關注的是,康佳已參與《家居產品適老化設計指南》等行業標準制定,結合華潤健康的醫療資源,或可拓展適老化智能設備細分市場。
三、戰略轉型聚焦國家戰略新興領域
華潤集團在新能源、環保科技等領域的布局(如華潤電力的風光大基地項目)將為康佳提供新的增長極。康佳可依托華潤的綠色能源技術,探索 “光儲充” 一體化解決方案,切入新能源賽道。此外,華潤數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 400 多萬設備接入)可助力康佳優化智能制造流程,降低生產成本。參考華潤在涼山州的 “藥光互補” 模式,康佳或可在光伏農業、智慧農業等領域探索跨界創新。
四、風險與挑戰:整合效能與市場化改革是關鍵
盡管前景廣闊,康佳仍需應對兩大挑戰:一是半導體業務當前處于產業化初期,2025 年上半年仍處虧損狀態,需在 2-3 年內實現規模化盈利;二是華潤尚未明確派駐管理層的具體人選,整合過程中的文化磨合與戰略執行效率將影響協同效果。此外,消費電子行業競爭持續加劇(如 2025 年第一季度康佳電視銷量同比下滑超 20%),康佳需加快產品結構升級以匹配政策補貼導向(如一級能效產品占比提升)。
市場展望:此次整合標志著康佳從 “地產關聯型” 企業向 “科技 + 產業” 型央企的戰略轉型。若華潤能有效注入技術、資金與渠道資源,康佳有望在 3-5 年內實現消費電子業務扭虧、半導體業務規模化,并在新能源、智慧健康等領域形成第二增長曲線,成為央企專業化整合的標桿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