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面板業:黑白無間道
架在國內彩電產業和以上被處罰的6家面板企業之間的是本土面板產業。6家國際面板巨頭能夠成功操控面板市場價格、對國內彩電產業產生危害性影響的前提原因,不在于這6家企業如何強大,而在于我們自己的面板企業如何弱小。
沒有自己的面板產業、彩電等行業上游市場話語權全部外放,以及當時國家反壟斷法尚未出臺、法制化建設不夠健全,是外資面板巨頭敢于操控市場的核心原因。其中前者才是根本原因。
在全球范圍內,主要的彩電產業國是日本、韓國和我國。其中,日本和韓國都擁有自主的面板產業。液晶技術的成熟和大發展更是始于日本。因此,面板價格被操縱,本質上是有利于日韓的,但是卻有害于我國彩電產業。雖然歐美和韓國也對6大面板企業價格操控按進行了處罰,但是在實際的案件中受損最大的依然是我國相關產業:因為我們不僅是歐美那樣的消費地、更是上游產品的主要采購地、終端產品的出口地。
“損失最大化”的事實,可用如下數據描述:液晶面板占據液晶電視成本比例的均值為70%;在液晶顯示器中,其成本比例更是可達9成。國內彩電市場早期液晶電視面板9成以上由涉案企業供給。早期國內彩電產業面板本土供給能力為零。同時,我國是全球最大彩電制造國,位列前三的彩電消費國。
站在這樣的基礎數據上,國內彩電產業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被操控的面板價格”之痛,更多的則是“缺心少屏”之痛。
除了最嚴格的法律監管條件,建立自身的面板產業才是構建最底層的市場公平的基礎。某種意義上,也正是前期市場“受人宰割”的悲壯,促使了06年之后國內本土面板產業的崛起,促使了政府下定決心支持本土面板產業發展壯大的局面的形成。市場倒逼的作用,遠大于對行業發展的前瞻性預見的力量,成為了國內彩電面板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而同時展開的發改委對面板價格案的調查,則成為保護十分渺小的面板產業獨立自由發展、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無形之手。
隨著京東方北京8代線以及華星光電深圳8代線在2011年的試產、投產,國內面板市場被外資巨頭操控的局面才真正出現轉機。也是從這一時刻起,國內彩電產業向海外市場進軍的步伐才變得穩健、鏗鏘有力。甚至海信自主品牌彩電產品已經打入傳統彩電強國日本的國內市場。
“在面板這個行業有自己人的日子就是好”。這是彩電業內對本土面板產業發展成果的最直接感受。這種市場實際力量結構的轉換,才能從根本上帶給國內彩電產業公平競爭的市場機會。這就如同電影《無間道》中的臥底的作用:讓你和對手的競爭變得透明和公平,讓私下的小動作難以左右市場的根本趨勢。
事實上,在過去7年的時間內,國內顯示產業在面板上的投資額度已經遠遠超過彩電終端產品。一條八代線就要280億的投資,而目前已經建成和在建的本土企業八代線就已達3條。此外還有數條高世代線建成,或者在規劃之中。以千億計的面板產業的直接投資,還拉動了更多上游產業的協同發展。國內本土顯示產業上游產業鏈的逐步完備的吸引力是無窮的。就連昔日的價格操控的主要玩家三星和LG也已經在國內布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并希望成為本土面板制造業的參與者。國內彩電產業已經從昔日被上游市場操控、不得自主權的被動玩家,轉變為吸引更多的上游企業投資、不可忽視的重要采購方。
如果說發改委對6大巨頭的處罰,體現了法制的公平,國內自由市場經濟發展的成果,以及對任何擁有非分企圖的壟斷企業的威懾;那么本土面板業的成熟和發展則是執法機構能夠毫無后顧之憂嚴格執法的強大支柱,更是使得市場秩序在根本力量對比上向公平公正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革命性力量。二者的關系不是誰取代誰,而是相符相乘。正式有了06年底開始的對三星等的司法調查,才使得國內面板行業能夠擁有公平的競爭機遇自我發展。也正是本土面板業的崛起,使得外資巨頭乖乖的接受司法審查的結果,甚至主動交代問題。司法過程的成果,又反過來繼續促進國內面板企業公平有序競爭環境中的良性發展。
站在更高的經濟戰略層次上審視這些年國內彩電和顯示產業的發展,用產業安全的眼光思考歷史和現實的問題,更可以發現法制力量和本土核心產業力量的建設,是促進國家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促進國內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柱。即便是現在已經大有起色的本土面板業,也是還需更健全的法制體系去保障其在實力更為強大的外資巨頭面前的公平競爭的機會。
在這個基點上,不難看出發改委的罰單不僅是對歷史不公的糾正,更是對未來公平秩序建設的可靠威懾力量,是對本土產業發展、結構升級、尤其是核心產業自主能力建設的法制支持,特別是為國內產業實力處于弱勢地位的產業領域,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提供了可靠地市場公平機制的保障。對三星等的處罰,已經表明面板行業、彩電行業,核心產業能力和核心法制體系建設的良性互動已經形成,并不可動搖的成為國內所有經濟行業實現產業升級的范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