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在接到解放軍渡江部隊已經成功解放南京時留下的千古名句,并以此警告黨內外同仁不可“驕傲自滿,革命建設的路還非常漫長,甚至艱難”。
而今,將此種佳句應用到國內方興未艾的民族顯示面板產業,也是充分的貼切。雖然我國已經建立起數條高世代線,但是在上游材料、關鍵設備、關鍵工藝方面,對外依賴依然嚴重。同時,本土領先的大型面板企業京東方、華星光電依然沒有擺脫虧損的陰霾。
領頭羊構建行業拐點
2011年,我國銷售制造液晶電視數量再創新高。液晶電視總產量突破1億臺,其中內銷接近4000萬臺,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電視制造國。同時,我國也是電腦顯示器、液晶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的等產品的全球第一大制造國。這些產業都有一個共通的地方,那就是需要以液晶面板為核心的顯示技術和核心組件的支撐。
第一電子大國的地位,本質上決定了我國也將是全球第一顯示大國。但是,就在數年之前,我國關鍵平板顯示器件:面板,還幾乎100%依賴進口。從幾英寸到數十英寸的產品,數十種產品,均悉數需要進口。也正因中國市場的巨大消耗能力,也導致了2007年之前,全球液晶面板業始終保持40%以上的毛利。當時我國每年花在進口面板方面的外匯是一個巨大數字。
而如果僅僅是出讓部分利益,我國電子產業對液晶面板進口的依賴還可以接受。然而事實是,沒有自主的面板,失掉的是整個電子行業的話語權。面板產業在今天的電子行業已經成為僅次于半導體產品的第二大核心組件。例如,我國液晶電視產業就“經常”被外資面板巨頭“掐脖子”:液晶面板,占據液晶電視成本七成以上——終端市場火爆的時候,購買不到足夠的面板,整機產能優勢難以發揮;終端市場萎靡的時候,日韓等擁有自主面板企業的彩電廠商又會主動開打價格戰,壓低市場價格,擴大終端產品市場占有率。
但是,我國彩電企業這種兩頭受夾板氣的狀況在2011年開始出現根本改觀:包括京東方北京8.5代線、華星光電深圳8.5代線、中電熊貓南京6代線,以及此前京東方的合肥6代線等幾條自主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的投產,令我國在全球面板市場擁有了一定議價權和自主權。幾條生產線,大致能滿足國內主要大尺寸面板消耗行業,彩電產業3成的自主需求。
自主面板線建成、投產的直接影響是顯著的:例如,2012年初,國家提升了32英寸以上進口面板的關稅水平——這不僅是對自主面板企業的“政策”支持,更體現了我們掌握了一定的對外資上游企業“說不”的權利。
2012年,作為國內面板產業的龍頭,京東方再次祭出大手筆投資:合肥8.5代線新建項目在國內首次采用金屬氧化物TFT薄膜晶體管技術;鄂爾多斯全球第三個5.5代OLED面板項目進入關鍵施工期。這兩大項目的建設,不僅能進一步解決國內顯示、電子產業對各種顯示面板的需求問題,更能夠使得本土面板廠商能夠在高品質的新型技術面板產品上,與世界巨頭三星、夏普一較高下。
自02年至今,京東方用10個年頭證明了本土面板產業是可以崛起的。作為掌握有國內大型面板產業最大的產能,已經正在建設最大規模的OLED面板產業集群的企業,京東方的逐步成功成為引導國內面板產業進入市場拐點的關鍵力量。
京東方合肥6代線是國內首條高世代線。這條線的建設不僅為京東方培育了更多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積累了深厚的高世代線運營經驗,同時也成為了中電熊貓、華星光電進入高世代面板產業的方向標。而京東方北京8.5代線和華星光電深圳8.5代線的成功,則令數次停滯的LGD和三星國內高世代面板項目再次進入啟動的快車道。2012年京東方鄂爾多斯5.5代OLED生產線的建設則拉開了國內OLED面板從小打小鬧到規模轉型的大幕。
如果目前投資的國內高世代面板和低世代OLED面板線能夠如期量產,我國各種面板綜合自己能力將從5年前的可以忽略不計,躍升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