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為代表的民族面板產業已經有所小成。京東方合肥8.5代線、鄂爾多斯5.5代OLED線、華星光電深圳OLED試產線的建設、中電熊貓南京10代線的規劃,在全球面板業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這邊風景獨好”的境況絕不是這些領頭羊驕傲的資本。
與建立液晶面板產業較早的日本,中期發展起來的韓國和臺灣地區相比較。國內大陸面板產業目前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日本面板產業自開創至今,以液晶之父夏普的時間表計算就已經超過了30年。30年形成的技術積淀和產業積淀,不僅僅體現在面板這個中間產品上,更體現在上游自主配套能力上。在對于成本至關重要的產業配套率上,日本已達176%,韓國為82%,中國大陸的產業配套率僅11%。就連廣泛依賴日本上游產業的臺灣電子業界對面板產品上游配套能力的建設都領先于大陸企業。
“如果不建立上游配套能力,我們的顯示產業、面板產業的成績只不過是從‘一個低級的組裝者,轉變成了一個高級的組裝者’”。業內人士如此指出。原來面板依賴別人,只需要與全球五大面板商打交道,現在有了自己的面板企業還需要與配套零組件、核心設備、核心材料等廠商打交道。至少從表面看來,我們受制于人的部分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擺在國內面板業同他人面前的絕不是通天大道,而是“滄!钡难蚰c小路。
獲得更高層次的上游議價權,關鍵是將我們的面板產業做大、做好。與日本等國從零開始逐漸積累起來的面板產業不同。我國的特點是,先有下游的顯示應用市場,后有現在正在大力建設的中游顯示面板企業,最后才涉及到上游產品和配套企業。日本是典型的技術進步推動了產業的發展,我們則是典型的“市場需求引導了產業的成長”。
目前,我國在北京、合肥、深圳等地已經建立起成規模的面板制造業。這為更上游企業的發展和進一步配套產業的落地奠定了基礎。規;膬瀯菡谥饾u影響上游產業的布局,并為本土更多的新型科技企業創造財富機會。
國內著名面板行業專家陳立宜表示,深圳華星光電的8.5代液晶面板項目對珠三角電子信息產業的帶動作用巨大,華星光電項目預計在10年內將直接拉動上下游及相關產業投資近500億元。深圳液晶面板產業集群將不僅僅是面板,還包括一大批玻璃基板、彩色濾光鏡、偏光片、光阻材料、LED光源等顯示產業鏈的上下游關聯企業的匯聚,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液晶產業。
在合肥,我國最大彩管生產廠商彩虹集團切入TFT-LCD基板玻璃生產領域,現時合肥第一條6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良品率已經達到設計良品率。到年底合肥將有三條6代玻璃基板生產線進入量產狀態。同時,彩虹集團還將在廣東順德,投資約116億元,建設12條8.5代及以上世代玻璃基板生產線。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最重要的上游核心組件之一。在全球市場一直被美國康寧和日本兩家企業把持。
在河北,我國唯一自主液晶材料企業誠志永華,承建的TFT液晶材料暨其它顯示材料生產基地項目,2011年11月12日,在石家莊高新區正式奠基。該項目建設分兩期預計2012完成,一期投產后年產TFT液晶能力達50噸,其他液晶20噸。二期完成后,年產TFT液晶100噸。這一項目將使得我國液晶面板的液晶材料自給率大幅提升。
但是,我國在液晶等平板顯示上游的努力才是一個小小的開始。液晶也好,OLED也好,需要大量的上游材料、設備、工藝技術的支持。在液晶面板等顯示產業背后,擁有一個個壟斷性的巨頭:康寧在玻璃基板市場一直遙遙領先,最高市場占有率曾高達八九成;3M在導光板市場一度擁有80%以上的市場份額;日本企業掌控液晶、半導體等行業大量使用的光刻設備的核心技術和主要市場,并在平板用應刷技術和設備上絕對領先……
材料、設備、工藝,這是擺在國內面板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路程面前的三座大山。由市場需求推動的國內面板產業的高速建設,并不能抵消昔日巨頭在常年累計的技術積累和產業配套方面的優勢。自主研發實力,特別是上游產業鏈的研發實力將成為未來面板行業國際競爭的焦點。可惜的是,我國在這方面還嚴重落后。例如,在專利方面,我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專利數只占全球平板顯示專利的2%左右。
“雄關漫道從頭越”。我國新型顯示產業自主化之路在京東方等領頭羊的帶領下已經取得階段性的勝利。自主高世代線的建成、投產,告別了我國面板產業嚴重對外依賴的歷史,但是在成為面板強國之前,我國還需要在上游產業鏈上繼續完善。針對日系、韓系企業建立起來的全產業鏈優勢“面板行業的‘二次抗日戰爭’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