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的必然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場以價格戰為表象,真實目的在于引導改變購物模式的商戰呢?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可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第一,商業模式到了將要發生重大變革節點。眾所周知,大家電(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經歷了專業店專業經營為主導,到目前以連鎖大賣場為主導的商業模式過渡。在網絡購物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的背景下,向網絡購物發展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看到了這一點的商業資本,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有所布局。比如,蘇寧易購作為蘇寧的B2C網購平臺,早在2009年8月就開始上線運營;國美也意識到,靠自身團隊發展的網上平臺國美商城,不足是抗衡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等競爭對手的快速發展。于是在2010年11月斥資4800萬元收購庫巴購物網80%的股份,力圖通過資本整合的力量實現在B2C領域的領先。雖說,各路諸侯布局較早,但是到這次京東與蘇寧叫板之前,大家電類的產品緣于網購后臺的建設等因素的制約,始終還處于蓄勢時期。目前,不僅諸多電商的配送通道已經完善,售后服務體系也基本建成。大家電產品從線下到線上的障礙已經掃清,引導消費者已經是水到渠成。
第二,網絡購物進入到需要進一步深化節點。網上購物已經發展了很長的時間,起碼有兩個方面到了需要突破的節點上,一方面長期以來的網絡購物基本上集中在穿衣、吃用等即時消費品上,像大家電這樣的耐用消費品,人們還是習慣于在線下實體店購買。網購不突破這一點,就無法實現作為主流消費模式的轉變。況且,網購在即時消費品上的安全與普及,也打消了人們對選擇耐用消費品上的顧慮;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在網上購物的基本上集中在80、90后群體上。隨著網絡的普及與觀念的改變,現在網購的消費群體逐步向70、60后擴散,在文化層次較高的消費群體中,甚至50后也加入到網購中。消費群體的擴大必然也會促使網絡購物標的增加。
在新互聯網時代到來的背景下,京東和蘇寧選擇了以“價格”作為焦點,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舌槍唇戰,不僅在業內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就連一些不明就里的供應商,也參活到其中。對消費者來說,京東與蘇寧的斗法,更像是一場精彩的大戲,給消費者上了一場家電網購的普及教育課,有助于新互聯網時代網上購物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