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一個典型的規律是:誰站在技術之巔,并能夠率先實現新技術的產業化,誰就會擁有最高的利潤回報——這個規律不但被半導體行業成功驗證,而且更再被顯示面板行業成功的驗證著。
2011年,三星依靠其在OLED顯示領域的領先投入,在OLED手機市場中取得了超過95%的市場占有率。秉承這股成功的東風,韓國企業正在2012年計劃,將OLED顯示技術應用到“更賺錢”的彩電市場之中。
OLED來了
2012年1月1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拉,作為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風向標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三星和LG公司幾乎同時推出了自己的55英寸OLED彩色電視試制品,并宣布將于今年開始將大尺寸OLED面板逐步推向民用市場!@是全球平板顯示面板行業,含LCD和PDP技術,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產能排在前兩位的企業為OLED時代的到來所做出的最明確的表態。
OLED顯示技術是公認的目前最完美的顯示技術,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夢幻”科技之一。在這一技術的產業化過程中,目前韓國企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這也是韓國企業首次在彩電核心顯示器件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此前的CRT、DMD、LCOS、PDP、LCD、LED等顯示技術方面,韓國企業都曾扮演追隨者的角色。
在CES展會上,三星和LG展出的OLED電視產品的厚度甚至比蘋果IPAD還要薄,其色彩表現超過傳統LCD電視的表現力,贏得了與會觀眾和專業人士的廣泛贊譽。兩家企業分別指出,OLED將是未來面板產業投資的中心,其8代線產品即將在2012年面世。三星更是宣布會在倫敦奧運會之前上市新興的oled電視。
對于OLED電視的到來,分析界普遍呈樂觀態勢:iSuppli評估研究表明2012年OLED大尺寸產品的銷售量會在10萬這樣的級別上,但是兩大三年的時間則會躥升到300萬臺的級別。(不過這一數據依然被指非常保守,也有人是認為2015年OLED彩電的全球銷量最樂觀的可能是3000-5000萬臺。)
另據數據表明,三星已經在OLED領域投入超過40億美元,LG則投資達38億以上美元。另外,韓國政府也在去年便是,將在未來五年,甚至更短是將內在新興液晶和OLED顯示領域投入18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用來確保韓國企業在OLED等顯示面板產業的領先地位——目前,韓國是新興平板顯示面板的最大出貨地。
出于對未來市場的判斷,日本、臺灣等地的面板企業也不甘心在OLED時代的失落:索尼(Sony)已計劃將部分OLED面板產能轉至JapanDisplay,同時索尼也是最早推出OLED電視產品的企業。臺灣友達,近期已與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策略聯盟,將于第二季開始導入中小尺寸主動式矩陣(AM)OLED面板量產。我國的京東方也已經宣布在鄂爾多斯建設一條5.5代線的計劃。
事實上,對于面板企業,對OLED項目的投資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課題,除非這些企業甘愿在未來被淘汰出局。但是究竟在技術路線上如何布局,具體的產業化進程中采用哪種技術路線,目前業界還沒有統一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