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構建一個超級LCD面板供應商這樣一個計劃,最可能導致擔心的理由是OLED對LCD的替代作用。
在技術方面,OLED和LCD在面板階段(不包括LCD的后段模組工藝)是非常的相似:以至于任何一條LCD生產線都可以經濟的改造、轉產OLED面板。這種轉產的投資只是興建新生產線的不足一半,甚至可能更低。換句話說,今天的液晶之王,則很可能就是明天的OLED之王——這恰恰也是三星“陽謀”的重要部分。
更為恐怖的是,目前全球面板行業處于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金融危機對需求的打擊、投資短暫性的過剩、大尺寸電視普及度還較低、以及多家供應商的無序競爭。這些問題隨著全球經濟的好轉,以及三星這個“計劃”中的霸主地位的鞏固,都會改變。如果從一個3-5年的中長期規劃來看,盈利預期不應該成為阻止LCD或者是OLED面板投資的絆腳石。
真正在阻撓三星競爭對手擴大投資的不是現在的“虧損”,而是金融危機的泥潭。日系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受到日元升值(韓元則在貶值)的影響,效益不佳、虧損巨大。索尼、夏普、松下,三大彩電龍頭短期都無力開始新的面板投資計劃。臺灣面板企業則由于一系列經營性原因(例如沒有品牌依托、沒有整機利潤依托、向來處于供應價的低端位置,以及虧損等)影響,短期內大規模投資新面板線的可能性和資金能力都不強。
另一方面,如果三星蘇州工廠投產,其必然具有大陸制造的低成本優勢,結合三星的高端OLED戰略,其彩電產品線將全面超過日系企業——他們沒有大陸面板的低價支持、也沒有OLED大尺寸線的技術支持——三星這樣的優勢至少能領先一年以上。
而隨著三星這種競爭優勢的確立,全球液晶面板虧損局面即便是在“金融危機”全面好轉之后也會依然難以扭轉——全球面板業深陷虧損泥潭,尤其是所有競爭者都比三星虧損的厲害得多的情況下,競爭者會不會被徹底甩開、或者干脆踢出競爭陣營呢?——這種可能性絕對不小,這也是三星對“面板陽謀”的最期待結局!
因此,三星在這個時候、在虧損陰霾之下,發動了LCD的新規模攻勢,以及OLED的高世代跨越性技術跳躍攻勢,妄圖以這兩個為依托,徹底甩開競爭者,并成為全球真正的彩電“全產業鏈”主要核心環節全面領先,尤其是面板這個最核心制造環節、品牌(主要依托先進的OLED電視)這個最核心銷售環節全面領先的的彩電企業。
事實上,與三星策略一致的還有全球面板業的二號人物LG。LG旗下的面板公司LGD在廣州的一條8.5代線也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開工需要的只是市場窗口。另一方面,LG也已經展示過55寸OLED液晶電視,并雄心勃勃的表示“即將上市”。在虧損泥潭中,“加大LCD投資”、“加大OLED投資”、用龐大的帝國身軀和資金鏈優勢徹底甩開競爭者:LG和三星正在走同樣的道路。
但是,這條路不僅收益巨大、而且也風險巨大、投資巨大,最終三星、LG能否如愿以償,還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