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黃金周,成為各大家電賣場極力造勢的重點時期,記者走訪北京的蘇寧、國美、大中等家電賣場發現,作為家電主力之一的電視機,成為各大賣場極力促銷的重點產品,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韓日品牌的電視機,各自都在用自己的賣點吸引著消費者,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高清畫質與智能化。
近來,從一些國外品牌紛紛投入力量,開發4K分辨率的電視機產品。4K電視中的“4K”指屏幕分辨率,4K即4倍于高清1080p分辨率,是目前市場上屏幕分辨率最高的電視類型。而另一邊,TCL與騰訊推出了一款名為“冰激淋”的產品,該產品亮點不在高畫質高音質,而是可移動性、多屏互動,以及深度植入騰訊應用的互聯網內容。甚至連樂視網也布局智能電視,宣布采用互聯網模式打造樂視TV超級電視,并在未來9個月完成產品化并推向市場。
有關電視到底是應該更“好看”還是更“聰明”,似乎成為不同電視品牌發展布局的不同重點。
“好看”與“聰明”的爭議
自從今年5月,國際電信聯盟ITU確立了4K和8K超高清顯示標準起,終端廠商就開始加快超高清電視的研發腳步。在索尼首款4K電視新品發布會上,索尼集團家庭影音娛樂事業部TV事業部副事業部長根岸史明曾表示,電視的發展應當追求的是畫質和本原,而不是一味追求智能化。“電視需要比智能手機還智能嗎?我們認為不,電視應當回歸到本原,而不是一味追求智能化。用戶需要的是感受到電視的美。”
而在國內市場,國內彩電廠商均把熱情投向了智能電視(云電視)領域,2009年3月,TCL推出MiTV,號稱用戶可以高速下載高清大片等視頻,同月,海信推出藍媒V88平板電視,用戶可以直接通過電視機連上新浪網。2011年,國內彩電企業將互聯網電視“升級”,開始紛紛推出智能電視(云電視)。
一直以來,電視機的發展有兩條路,一條路是不斷追求高畫質、大屏幕的“技術派”或者說“硬件派”路線,另一種是追求軟件和內容的“軟件派”或者說“智能派”路線。
“高清畫質和智能化其實并不矛盾,因為這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需求。高清、大屏幕、超薄以及3D(三維立體),是電視機在功能上的要求;智能化,是電視機在服務和技術上的需求。未來的電視機,如果不是智能化的,即使實現了高清、大屏幕和超薄,也是不實用的。因此,未來電視必須實行高清和智能化的統一。”著名家電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向記者表示,超高清和智能化都會成為未來電視的標準配置。在未來3~5年內,超高清、3D、智能操作系統,將會成為電視機的基本配置。這些對于電視機產業發展來說,都不是決定性因素,真正決定電視機產業發展的,是顯示技術的變化,及新一代顯示技術的成熟和量產。
新顯示技術更關鍵
目前,一些國外電視機企業似乎在戰略布局上更喜歡超高清畫質這樣的硬件,而國產電視機廠商則將更多的經歷放在了“智能化電視和云電視”上。當然,大部分廠商都是兩條腿走路,如TCL既布局智能電視,也布局4K電視機。即使是高喊“電視機沒必要像手機那樣智能化”的索尼,其秋季新品中還是有搭載了MHL協議的兩款機型EX430和EX330,這兩款機型可以連接到智能手機,從而使電視間接實現“智能化”。
陸刃波認為,一些國外企業僅僅將彩電技術方向停留在高清、大屏幕上,其實是落后于消費者需求,阻礙技術進步的。因為智能化不僅僅停留在電視機上,其他的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都在智能化,未來的電視機如果不智能,就有被取代的危險。同時,智能功能也是在動態變化的。
在梁正鵬看來,真正決定未來電視發展的,是顯示技術的改變,也就是目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的新一代顯示技術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目前的LED(發光二極管)顯示屏,雖然具有節能等諸多優點,但由于其自身不發光這一特點,決定其還有著致命的缺陷,而OLED是自發光的新顯示技術,一旦量產,LED電視機必定會遭到淘汰。
IEC/TC 110(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子顯示器件技術委員會)主席、東南大學副校長王保平教授表示,在今年的美國波士頓會議上,業內人士討論的最多的是后液晶時代的顯示技術。從目前的技術來看,OLED和柔性顯示,成為業界非常看重的方面和重點投入的技術,我國也應該積極做好準備,迎接OLED產業的到來。
有機構預測,到2018年,全球OLED市場將達224億美元,其中OLED照明市場將達到60億美元。
質量是競爭的根本
一直以來,電視機產業都呈現出中日韓三國競爭的局面。目前在硬件制造以及面板技術上,韓日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整體質量水平上,國產電視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毫無疑問,新的顯示技術以及不同的戰略布局,都有可能影響未來的電視產業發展格局,尤其在目前日系電視品牌節節失利的情況下,中日韓的“三國演義”變得空前激烈。
無論未來的電視機是標準的4K超高清顯示、3D的畫面、智能化的配置,還是只有其中一個功能,質量還無疑問都會成為競爭的根本與基石。
國家質檢總局最近對電視機的國家質量監督抽查顯示,北京、天津、遼寧等9個省、直轄市41家企業生產的49種彩色電視機產品,包括液晶、等離子和CRT(陰極射線管顯示)電視3個品種,有6種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涉及到待機消耗功率、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對比度、防觸電的結構要求、輻射騷擾場強、亮度均勻性等項目。
“目前很多品牌的電視機都是采用統一采購、統一組裝的生產方式,應該說整體質量水平還是挺高的,國產品牌和外資品牌的電視機質量差距很小,主要在組裝工藝、芯片、面板等方面有差距,但無論是韓日的電視品牌,還是國產品牌,都在使用相同廠家的面板或者芯片。”陸刃波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真正的4K高清電視,目前更多只是一個概念,而智能化電視也存在“不智能”現象,看來無論是超高清電視還是“智能電視”,提升產品質量,做到真正名副其實才是關鍵,這方面明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