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造平板完整產業鏈
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液晶顯示板進出口量值均呈現高兩位數下降的態勢。但是,一倍左右的進出口逆差則顯現出我國液晶顯示板仍處在較高的進口依賴度階段。同時,液晶顯示面板出口中,外資、獨資或合資企業則占據著6成以上的比例。由此,進一步折射出我國平板電視產業目前所面臨的面板困境形勢不容樂觀。
7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在一次網上對話時坦陳:“前一段時間來講,比如我們國家的(彩電)市場占有率,國產彩電占了80%。隨著平板顯示的出現以后,我們的優勢有所弱化。”與此同時,婁部長曾提及在此之前我國有一個彩電一條龍生產的規劃,即從整機的部署到元器件提供,完全自給的完整產業鏈格局。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8全年我國累計生產彩電9033.1萬臺,同比增長6.5%;出口4956萬臺,同比增長3.5%。2009年1月—6月,受“家電下鄉”政策推動,我國彩電6月份當月生產量較上月環比增長6.6%,達到796.87萬臺;上半年累計產量則同比小幅增長1.3%,達到4174.28萬臺。另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日前透露,上半年我國液晶電視機整機產量同比增長率達到75.9%。另外,面板產業相關的計算機、手機上半年產量則分別同比增長13.9%、18.25%,達到26788.15萬臺、7662.33萬臺。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大力發展面板產業,提高平板電視、手機以及計算機面板的自供率,目前已經成為擺在我國消費電子工業主管部門面前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也成為相關企業亟待突破的發展瓶頸問題。
因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彩電產業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甫一出臺,便引起了國內關心我國彩電業發展以及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關注。
該業內人士表示,文件中的一項主要任務,四大專項重點以及五項具體要求,描繪出了我國打造完整平板電視產業鏈的未來藍圖。從32英寸以上平板電視到新型高分辨率CTR電視;從6至8代TFT-LCD液晶面板模組生產工藝技術及產業化到PDP面板模組生產工藝技術及產業化以及OLED(重點是AMOLED)面板及模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我國面板產業的未來前景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