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面板產業,提高平板電視、手機以及計算機面板的自供率,目前已經成為擺在我國消費電子工業主管部門面前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也成為相關企業亟待突破的發展瓶頸問題。
數據顯示,我國平板電視產業與日韓相比,在規模及全球市場份額上均存在顯著的差距。尤其是在面板方面,尚未掌握上游主要部件足夠的議價權。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我國亟待建立一條從整機部署到元器件提供,完全自給的完整產業鏈格局。大力發展面板產業,提高平板電視、手機以及計算機面板的自供率,目前已經成為擺在我國消費電子工業主管部門面前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也成為相關企業亟待突破的發展瓶頸問題。
美國權威調查機構Display Search日前公布的今年1季度全球電視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三星電子、LG電子兩家韓國平板電視巨頭占據了約33.4%的市場份額(三星電子17.2%,LG電子16.2%),遠遠超過索尼、夏普、Panasonic、東芝等日系企業23.3%的全球市場份額,較TCL等中國3大主要平板電視制造商份額總和約高出21個百分點左右。
去年1季度的情況則是韓系企業的市場份額約29%,日系企業約20.3%,中國企業約13.1%,三者之間的份額差距進一步拉大。DisPlay Search分析稱,三星、LG在與發動超低價格攻勢的中國企業以及憑借技術實力固守高端戰略的日本企業競爭中,顯然處于優勢地位。
該機構7月22日所發布的6月份全球大面積TFT液晶面板出貨量報告則顯示,當月全球出貨量達到4670萬塊,環比增長達8%,同比增長則高達24%,創下單月最高出貨量紀錄。其中LG電子以24.5%的市場份額領袖群雄,三星電子則以24.1%的市場份額屈居第二位;第三名則由我國臺灣地區的友達光電以16.6%的占比奪得。DisplaySearch研究發現,液晶電視面板同比增長率創下57%的歷史最高水平,其次則是筆記本電腦面板的19%,顯示器面板的12%。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筆記本電腦和液晶電視面板的月度出貨量均創下歷史新紀錄,分別達到1410萬塊、1310萬塊;液晶顯示器面板的出貨量則達到1800萬塊,創下2008年5月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
出貨面積方面,6月份大面積TFT液晶顯示器出貨面積達到710萬平方米,環比增長7%,同比增幅達到32%之高。其中主要是電視面板出貨量增長,推動整體出貨面積大幅上升。面積出貨量份額方面,三星電子以27.2%的市場份額高居首位,其次是出貨量第一的LG電子以24.9%的份額位居出貨面積第二;我國臺灣地區的奇美電子、友達光電則分別以16.5%、15.6%的市場份額位居三四位。
在此背景下,7月初該機構即預測將不排除各大面板制造廠7月份大幅度漲價的可能,并預計26—47英寸面板價格約上漲5%—10%左右,32英寸以上則可能上漲16%左右。Display Search預測7月份42英寸電視面板價格水平將從6月份的342—355美元,上升到352—362美元;但是,各大面板制造商計劃提價5%左右,提漲到360—370美元。同時,37英寸、42英寸液晶面板也有提價5%—8%的可能。尤其是32英寸面板,各大公司則計劃在6月份180—190美元(部分達到200美元)的報價水平上,目標價格上調16%左右,達到210—220美元之高。Display Search稱,面板價格如此大幅度的驟漲,近年來尚屬罕見。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上述數據顯示,我國平板電視產業與日韓相比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參與全球平板電視市場競爭方面,均存在顯著的差距。尤其是在面板方面,尚未掌握上游主要部件足夠的議價權。
“盡管家電下鄉帶動了我國彩電業的整體上揚,但是,目前我們在平板電視面板領域還缺乏足夠的議價空間。”該人士不無遺憾的表示。
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液晶顯示板進出口量值均呈現高兩位數下降的態勢。但是,一倍左右的進出口逆差則顯現出我國液晶顯示板仍處在較高的進口依賴度階段。同時,液晶顯示面板出口中,外資、獨資或合資企業則占據著6成以上的比例。由此,進一步折射出我國平板電視產業目前所面臨的面板困境形勢不容樂觀。
7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在一次網上對話時坦陳:“前一段時間來講,比如我們國家的(彩電)市場占有率,國產彩電占了80%。隨著平板顯示的出現以后,我們的優勢有所弱化。”與此同時,婁部長曾提及在此之前我國有一個彩電一條龍生產的規劃,即從整機的部署到元器件提供,完全自給的完整產業鏈格局。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8全年我國累計生產彩電9033.1萬臺,同比增長6.5%;出口4956萬臺,同比增長3.5%。2009年1月—6月,受“家電下鄉”政策推動,我國彩電6月份當月生產量較上月環比增長6.6%,達到796.87萬臺;上半年累計產量則同比小幅增長1.3%,達到4174.28萬臺。另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日前透露,上半年我國液晶電視機整機產量同比增長率達到75.9%。另外,面板產業相關的計算機、手機上半年產量則分別同比增長13.9%、18.25%,達到26788.15萬臺、7662.33萬臺。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大力發展面板產業,提高平板電視、手機以及計算機面板的自供率,目前已經成為擺在我國消費電子工業主管部門面前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也成為相關企業亟待突破的發展瓶頸問題。
因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彩電產業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甫一出臺,便引起了國內關心我國彩電業發展以及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關注。
該業內人士表示,文件中的一項主要任務,四大專項重點以及五項具體要求,描繪出了我國打造完整平板電視產業鏈的未來藍圖。從32英寸以上平板電視到新型高分辨率CTR電視;從6至8代TFT-LCD液晶面板模組生產工藝技術及產業化到PDP面板模組生產工藝技術及產業化以及OLED(重點是AMOLED)面板及模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我國面板產業的未來前景躍然紙上。
上半年四川長虹高調宣布其PDP二期后續項目建設已開始,目前總體設計方案已完成,預計2009年12月將投入量產;到2011年,隨著長虹一期擴能和二期項目的達產,長虹PDP模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17%,進入全球行業前三。繼而高調啟動與友達光電在大陸地區液晶面板的合資合作項目,加快了其雙面板產業布局的步伐。日前,安徽鑫昊20億元接盤日立PDP生產設備,預計8月開始工廠投建2011年3月量產的消息,再度成為中國面板產業起步階段的引起廣泛關注的重大事件之一。時至今日,傳言正在逐一得到證實,而新的即將被證實的傳言則越來越多。
夏普與彩虹集團有關龜山工廠第1工廠(第6代)的出售談判正在推進過程之中,盡管目前進展不明,但結局未必悲觀;另外,日前則傳出南京有意總投資120億元“拿下”日本夏普第6代線的全面技術轉讓而非合資建設項目。與此同時,日本有關媒體則推測,急于提升在中國大陸市場占有份額的夏普、日立,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不僅僅是委托生產以降低成本,而是是否在中國大陸進行第8代線設備投資的“頭痛”課題。另據日媒報道,就在幾天前的7月22日,則傳出LG有意在廣州市新設面板工廠的消息。種種跡象表明,在各地方政府面板產業培育競賽中,同時“攪動”著日韓各大面板巨頭的“神經”,新一輪的面板工廠投資 “國際競賽”的大幕正在徐徐張開。
Display Search公司首席執行官Peter Kwon7月初在日本的一次研討會上,對我國面板產業的發展前景提出了兩點預測。他認為雖然目前中國大陸廠商的LCD面板產量僅占全球產量的4%左右,但據目前已公布的投資計劃判斷,我國面板產量份額將在2013年增至7%左右;第二則是如果夏普、三星電子以及LG顯示器進軍中國市場的傳言屬實,那么2013年我國面板產量份額則有望增至12%左右。
該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各地政府之間、各大巨頭之間面板投資競賽的推進,距離未來3年內中國大陸成為全球平板電視面板市場的‘第四極’的日子,將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