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5年11月份,就有報道稱,上廣電已經啟動六代液晶面板線的融資規劃,主要采取私募方式,面向歐美市場,由德意志銀行負責募集資金。總裁辦公室的人士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他對此并不知情。目前該計劃遲遲沒有落實,關鍵就是資金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畢竟20億美元的投入成本對于上廣電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
銀河證券分析師朱力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五代線注入廣電電子,肯定會給六代線的上馬帶來更多融資機會,但是停牌一周的時間里,沒有新的信息出現,因而此次注入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還需要根據上廣電發布的新信息做出判斷。”南京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洪道也向記者表示了類似的看法。此前在液晶面板市場低潮期,京東方曾經試圖進行過五代線的剝離,但是隨著市場回暖,又緊急叫停。
對于在有些國外液晶面板企業已經進入七代線和八代線的生產時,還在苦于為六代線的上馬融資的上廣電等國內企業來說,七代線、八代線還不現實,反觀六代線投資的規模相對七、八代線要小很多,技術跨度也不大,原材料供應鏈相對穩定,上廣電總裁辦公室的人士也向記者表示選擇六代線“很正常”。在國外企業競爭大平板市場的時候,上廣電等國內企業的跟隨策略可以讓他們繼續在中小平板市場有所作為,五代線的發展也為六代線儲備了人才、技術和經驗,可以更好地把握六代線。銀河證券分析師朱力軍清醒地指出:“液晶面板技術發展迅速,市場波動比較頻繁,而且受到等離子等顯示設備的沖擊,至于上廣電在正式投產后,液晶市場還能否保持現在的上升期,現在下結論都為時過早。”不過他表示:“能上馬總比不上馬好,要不然與國外企業的差距越拉越大。”
2007年全球液晶面板市場在經歷了一段低潮后終于復蘇,國內三大液晶面板廠商上廣電、京東方和龍騰光電也受益匪淺,紛紛擺脫虧損開始贏利。但這股回暖的東風帶來的不只是和風細雨,還讓三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去年年底,已經醞釀一年多的三方重組方案,在上月廣電電子和京東方分別發表公告之后暫時擱淺,貌合神離的國內三大液晶巨頭又回到了獨立發展相互競爭的狀態;1月14日,上廣電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同時停牌,引發業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