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上,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執行董事會第一副主席亞歷山大·維迪亞欣在“數字絲綢之路:中俄在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分論壇上表示,要想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普及,到2026年底,單個AI處理Token的成本必須下降7至10倍。
該分論壇由Sber主辦,主題聚焦于中俄人工智能合作。與會者討論了大型企業如何將AI融入業務流程、哪些應用場景具有盈利性或可行性、人工智能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以及中俄在數字技術領域的合作重點。
亞歷山大·維迪亞欣指出,Sber每年已通過AI解決方案創造超過4000億盧布收入,今年僅生成式AI的應用預計將新增500億盧布。他同時強調,客戶在與Sber語言模型的互動中,其客戶滿意度指數(CSI)比與人工客服的互動高出3%,而任何客戶滿意度的提升最終都會轉化為金融收益。
亞歷山大·維迪亞欣表示:“中國同行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的豐富經驗,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參考。實踐證明,人工智能落地既復雜又成本高昂,模型的準確性和效率仍存在挑戰。解決之道在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優化。目前全球已部署超過4000個語言模型,其中約40%由中國開發者提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團隊普遍采用開源策略,這為技術迭代和應用擴展提供了堅實基礎。我們預計,到2026年底,每個AI處理Token的成本將下降7至10倍,這將成為推動人工智能大規模應用的關鍵節點。”
他進一步指出:“Sber高度重視與中國伙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2024年,Sber在AI Journey(AIJ)大會上推動成立了國際人工智能聯盟。Sber與清華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基于雙方共同的技術理念和資源優勢,我們愿與該校或其他領先企業合作,開發中俄聯合的大型語言模型,以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和應用落地。”
維迪亞欣同時強調,為保障人工智能發展所需的計算能力,必須同步加大能源基礎設施投資。他指出,預計到2030年,俄羅斯多個地區將面臨電力供需壓力,而單個大型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可達500兆瓦,相當于一座小型水電站的發電能力,因此能源保障對AI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
本場分論壇的發言嘉賓還包括德納斯集團(DNS Group)創始人、聯合所有者及總裁德米特里·阿列克謝耶夫,俄鋁(RUSAL)副總裁葉蓮娜·別茲杰涅日尼赫,阿里云大學副總經理、杭州智創數實融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何斌全,KIFA平臺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孫天樞,以及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亞歷山大·巴巴科夫。
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是俄羅斯最大的銀行,也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機構之一。該行持有俄羅斯銀行業近三分之一的資產總額,既是國民經濟的關鍵信貸機構,也是俄羅斯最大的存款吸收銀行之一。俄羅斯聯邦政府(由財政部代表)作為銀行主要股東,持有其50%加一股表決權的股份,其余50%減一股表決權股份由國內外投資者持有。該行持有俄羅斯央行于2015年8月11日頒發的第1481號綜合銀行業務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