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席卷千行百業,“中國式方案”正在無聲地改寫著全球科技產業版圖,實現“AI+”與千行百業的深度賦能。
日前,36氪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主辦2025 AI Partner百業大會,集中呈現中國AI的最新突破與生態體系,分享中國式AI的成長路徑和未來前景。思必馳IoT事業部副總祝迎君受邀出席“AI如何重塑場景的未來邊界”圓桌論壇環節,與多位行業專家共話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場景下的落地與實踐。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
過去一年,行業迎來了AI的“頓悟時刻”,AI交互邏輯實現根本性升級,正式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服務。祝迎君表示,這種轉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AI不知不覺融入日常、提升生活質量與工作效率的必然結果。
作為國內深耕對話式AI領域的人工智能企業,思必馳正通過技術實踐打破這一認知邊界。基于自研的全鏈路語音交互技術和對話式語言計算大模型,思必馳打造了“1+N”分布式大模型智能體系統,實現了通用能力與專業深度的完美融合,現已在多個行業實現規模化落地應用。
在智能汽車領域,思必馳累計為1500萬輛汽車提供了語音交互方案,突破復雜聲場環境下的實時響應難題;在智能家居領域,思必馳客戶覆蓋了90%以上的主流家電品牌,僅2024年新增IoT類設備就達到了1.6億臺;在會議辦公領域,思必馳AI辦公本在今年618期間獲京東、抖音兩大平臺彩屏電紙書單品銷售額冠軍,而高端吸頂麥已廣泛用于企事業單位和高校。
思必馳推動AI從簡單工具升級為懂用戶的智能助手,重新定義了人機交互的邊界,讓“AI提升生活質量與工作效率”不再是口號,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
從語音交互到智能對話
作為深耕對話式AI領域的企業,思必馳通過技術創新,針對性解決三大核心問題,為AI賦予“耳、腦、口”,讓智能對話落地實處。
賦予“耳”:依托自研的全鏈路語音語言交互技術,思必馳突破復雜環境下的語音識別難題,無論是家庭中的電視雜音、辦公場景的多人交談,還是車載環境的路況噪音,都能精準捕捉用戶語音指令,讓AI“聽清”每一句話,為后續交互打下堅實基礎。
賦予“腦”:思必馳將大模型與場景化知識圖譜深度融合,讓AI擁有強大的“思考”能力。它能理解對話上下文,記憶用戶長期偏好,還能結合場景進行邏輯推斷,而非單純執行字面指令,真正實現“懂用戶所想”。
賦予“口”:通過先進的TTS語音合成技術,思必馳讓AI的“聲音”更自然、更具人情味,避免機械感的播報體驗。同時,在交互過程中,AI能根據用戶情緒與對話節奏,調整回應語氣,實現多輪順暢溝通,讓“對話”而非“指令傳遞”成為人機交互的主流方式。
憑借“耳、腦、口”三位一體的技術能力,思必馳持續推進“對話即服務”理念,讓公眾切實感受到智能對話的核心價值。
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
AI的創造力,在于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跨越——既激活傳統場景的效率與活力,更拓展充滿想象力的新場景,思必馳以智能對話為核心入口,在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實踐,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體現。
思必馳天穹3.0全屋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打破刻板語音指令交互,推動智能家居邁入“認知智能”新階段,實現從被動交互到主動服務的升級。
天穹3.0憑借強大的語義理解能力,輕松應對連續對話、多設備聯動等復雜指令:用戶說“我回家了”,系統能同步觸發開燈、開空調、播放歡迎音樂等一系列操作,無需逐一指令,精準滿足用戶即時需求。更關鍵的是,天穹3.0具備持續學習用戶生活偏好、生成專屬用戶畫像的核心能力,比如用戶習慣睡前聽輕音樂、空調常用節能模式,系統則會匯總記錄這些數據,逐漸主動提供服務。
“這一過程,讓智能家居真正從‘功能工具’升級為懂用戶的‘生活伙伴’。”祝迎君補充道。
AI技術的終極目標是增強人類能力,提升生活質量。未來,思必馳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推動AI在更多場景實現從感知到認知的跨越,讓AI真正貼近用戶需求、賦能產業升級,助力構建人類與AI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