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部品牌與平臺的戰略合作中,年框協議已成為行業標配。頭部品牌憑借強勁的產品力和市場號召力,能夠與平臺達成深度綁定,鎖定核心流量入口和營銷資源,而平臺也傾向于向這些品牌傾斜更多曝光位和活動扶持,形成“強者愈強”的正向循環。當品牌超額完成業績目標時,還能獲得階梯式返點或額外資源激勵,進一步放大頭部效應。
作為羽絨服行業頭部品牌,鴨鴨羽絨服已連續多年與國內核心電商平臺達成全渠道年度戰略合作,覆蓋天貓、京東等傳統貨架電商,抖音、快手等內容電商平臺,以及拼多多等社交電商渠道,且年框數額均有所增長。那為什么是鴨鴨羽絨服拿到了各家的橄欖枝?
優秀的品牌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現電商平臺的競爭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各家握著包含低價、供應鏈、內容、物流等牌碼入場角力。平臺的核心價值不在于自建業務,而在于構建開放、共贏的商業生態。然而,這一生態的活力與可持續性,本質上取決于入駐商家的質量與多樣性。優質品牌的引入為平臺帶來的不僅是GMV增量,更是一套經過市場驗證的商業體系:成熟的產品矩陣、可靠的履約能力、深厚的供應鏈積淀,以及品牌自帶的用戶資產與口碑效應。
鴨鴨羽絨服創立于1972年,源起江西鄱陽湖畔,至今已有50余年的品牌歷史。這個品牌承載著許多中國人的共同記憶,不少人的童年里都見過或穿過鴨鴨羽絨服。作為中國羽絨服行業的開創者,鴨鴨生產了中國第一件羽絨服,并在上世紀80年代就創下日銷十萬件的銷售紀錄。除了市場的認可,1989年鴨鴨羽絨服還被作為“國禮”贈送給訪華的外賓。
不同很多老品牌日漸式微的困境,鴨鴨羽絨服近幾年重回大眾視野,昔日羽絨服行業龍頭的榮光重新顯現。近年來,鴨鴨羽絨服在各大電商平臺表現亮眼:在天貓平臺,其雙十一排名從200名開外一路躍升,多次登頂天貓服飾直播、男裝及羽絨服類目榜首;在抖音平臺,自2021年818大促斬獲女裝服飾冠軍后,每逢大促必沖入服飾類TOP榜單,甚至超越蘋果等品牌問鼎全品類第一。此外,在拼多多、唯品會等平臺,鴨鴨羽絨服同樣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持續書寫著它的電商傳奇。
羽絨服是各大電商平臺在冬季的必爭類目,毫不夸張的說,冬季服飾戰場“得羽絨服者得天下”。憑借深厚的品牌積淀與過硬的產品實力,鴨鴨羽絨服自然成為各大平臺冬季招商的首選合作伙伴。
電商的競爭回歸追求消費者體驗
近年來,電商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由營銷驅動向體驗驅動的轉型。各大平臺逐步摒棄繁復的促銷規則,轉而聚焦消費者購物體驗的本質提升。這一趨勢在大促期間尤為明顯,淘寶、京東等平臺通過取消預售制度、優化服務標準等方式,持續強化用戶體驗這一核心競爭力。
在服裝電商領域消費者體驗一直是老大難問題,不少消費者吐槽在網上買衣服預售期動輒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個多月都等不到衣服。除了等待時間長,“貨不對板”“上身效果差”也成為大家的吐槽點。在另一頭,多變的消費者需求、居高不下甚至逐年遞增的高退貨率也是讓商家端叫苦連天。熱銷款的隨機爆量讓庫存與資金壓力陡增,令多數商家望而卻步。誰能從容接住電商,尤其是直播場景下“短、頻、快”的集中需求,誰便成為品牌方競相爭奪、傾力扶持的核心伙伴。
鴨鴨羽絨服起家早,雖是傳統的服裝制造模式起家,但近幾年從0開始重新打造電商快反柔性供應鏈,依靠電商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每年8、9月份,鴨鴨羽絨服會將年度的新款上新至各電商平臺,并將選擇的權利交給消費者,依據消費者的點贊、收藏、加購數據,從1000多個款式中篩選出鴨鴨羽絨服的主推池。隨后針對潛力款式開展精準營銷,提前積累市場熱度。進入銷售旺季和大促節點時,集中整合站內外資源實現爆發式轉化。
該模式通過三級漏斗實現高效選款。首輪大數據篩選淘汰市場反饋不佳的款式,避免盲目投產造成的資源浪費;中選款式根據預售數據提前排產,并智能調配至前置倉;最終在消費旺季實現“下單即發”的極速配送體驗。這種“數據驅動-精準營銷-柔性供應”的閉環體系,既確保了爆款產品的供應效率,又有效控制了庫存風險,實現了供需兩端的高度協同。
鴨鴨羽絨服通過柔性化生產模式深度變革行業傳統供應鏈,以"消費者需求驅動生產"為核心,構建了一套高效協同的產業閉環。通過"小單快反"的柔性生產策略,品牌實現了多批次、高頻加單的精準供給,有效破解了服裝行業長期存在的“高庫存、長賬期”痛點。這種全鏈路協同模式將研發、生產、銷售深度整合,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消費者端產品選擇空間余地、質量滿意度以及等待時長等各鏈路的滿意度,推動行業向按需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轉型。
如此看來,一個過去有品牌故事可講,現今能滿足消費者痛點且持續保持增長,未來有樂觀預期的鴨鴨羽絨服正是當下各電商平臺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