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大背景下,虛擬電廠作為一種創新的電力運行組織模式,正逐漸嶄露頭角,成為能源行業關注的焦點。
投融界獲悉,虛擬電廠并非傳統意義上擁有實體廠房和發電設備的電廠,它基于電力系統架構,借助現代信息通信、系統集成控制等先進技術,將分布式電源、可調節負荷、儲能等各類分散資源聚合在一起,以新型經營主體的身份協同參與電力系統優化和電力市場交易。
簡單來說,虛擬電廠就像是一個“智慧聚合系統”,把零散分布的電力資源整合起來,實現統一管理和調度,從而發揮出類似傳統電廠的功能。
近年來,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和電力市場建設的加速推進,虛擬電廠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政策層面,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清晰設定了階段性目標:到2027年,全國虛擬電廠的調節能力需突破2000萬千瓦;而到2030年,這一指標要進一步攀升至5000萬千瓦以上。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也積極行動,陸續出臺了配套的發展規劃與管理細則,從多維度、系統性地推動虛擬電廠產業的落地與成長。
市場層面,虛擬電廠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相關機構預測,2025年我國虛擬電廠市場規模將達102億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千億元。越來越多的發電集團、電網企業、民營企業參與到虛擬電廠的建設和運營中來。
在虛擬電廠的建設進程中,上海的實踐成果頗為亮眼。截至2025年5月,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已成功吸納37家虛擬電廠運營商加入,資源接入覆蓋3692戶。不僅如此,上海還順利開展了全市范圍內針對樓宇空調的秒級虛擬電廠響應測試,為其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投融界CEO鄒晴表示,虛擬電廠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政策支持的持續加碼、技術創新的不斷突破以及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虛擬電廠有望在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保障電力系統穩定運行、促進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實現“雙碳”目標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隨著氫能儲能、虛擬電廠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網絡的深度融合,未來虛擬電廠有望從單一的電力調節者,進化為集能源服務、碳管理、綜合能效優化于一體的多元化能源服務平臺,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