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業界矚目的OLED技術終于從夢想變成現實——不再只用于手機等小屏幕,而是用于量產的55英寸電視上。記者在IFA看到,韓國廠商均首次發布了各自55英寸的OLED電視——同為全球最大的OLED電視。OLED產品展臺毫無疑問成為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之一。記者了解到,OLED中文即有機發光二極管,具有自發光、結構簡單、超輕薄、響應速度快、寬視角、低功耗及可實現柔性顯示等特性,被譽為"夢幻顯示器"。
現場,大家現場近距離體驗"Samsung Multi View"(一臺電視同時播放兩個不同節目)、無串擾OLED 3D等各種目前最潮的OLED顯示技術。LG的55英寸OLED電視則以4毫米厚度吸引觀眾。"這是電視顯示上的一次革命,將給消費者帶來最逼真的畫質。作為新一代顯示核心,無需背后照明燈,因此更輕薄,耗能僅為傳統平板電視的20%,畫面更清晰。"三星電子映象顯示事業部執行副總裁Hyun-suk Kim說。
不知道他的日本同行是否承認這一點。在走訪了韓國和日本家電企業展臺后,記者發現,日本廠商索尼、東芝則主推具有4K×2K(3840×2160)分辨率的超高清大屏電視。其實,在8月中下旬,無論夏普還是索尼,都已經在中國市場發布了采用該分辨率的電視新品。與OLED相比,該技術體現在顯示屏的物理分辨率大為提高,是高清的4倍,標清的8倍。其最大優點在于,超大尺寸電視像素點清晰度不因為近距離觀看而畫質變差。但現場感受是電視發熱嚴重。要OLED還是4K×2K?在柏林IFA,韓日企業表現出的傾向令人玩味。當然,中國企業受制于屏幕,早早地選擇了4K超高清電視——我國臺灣奇美、韓國LGD均提供該品類產品——這至少也證明,"缺芯少屏"依然制約國內彩電制造廠商。
記者獲悉,國內超高清電視將于10月黃金周前銷售,而三星、LG的OLED電視也將"與歐洲市場同步"銷售,預期最晚在西方圣誕銷售旺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