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OLED顯示技術在平板電視上的應用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隨著三星和LG8.5代線量產計劃的逐步推進,OLED電視機將很快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對比LCD液晶電視的普及速度,這種被稱做"終結者"的夢幻顯示技術,OLED電視的普及效率將達到LCD產品的兩到三倍。
OLED電視的出現、發展和普及,必然給本土電視產業帶來很大挑戰。就如同此前LCD電視的普及過程,國內電視企業也紛紛經歷了數次盈利、虧損的波折,尤其是在上游面板產業上,直到2011年才實現8.5代線的量產。
從技術體系、工藝和產業布局上,OLED面板線將主要來自LCD線的改造:二者同樣屬于薄膜半導體產業,亦都屬于顯示產業,采用LCD線改造OLED面板線復合液晶產業升級發展、和電視產業升級發展的趨勢。這也是目前三星、LG加快OLED產業布局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星和LG是較早布局LCD液晶面板線的企業。早起生產線基本已經收回大部分投資,一部分設備也進入更新期、或者大修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其轉產新型的OLED產品,能夠以更高的價格銷售產品,從而使其市場線利潤最大化。事實上,在三星將舊的LCD生產線部分改造成OLED面板線的同時,其LCD線原有專屬設備正在準備在大陸蘇州設立一條"半新"的LCD8.5代線。
奧維咨詢平板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李秋緯認為,OLED的生產是建立在LCD基礎之上的,在既有設備基礎上進行升級,是可以生產OLED的。這種做法更經濟,也是全球范圍內的通行做法。"其實只有具備生產LCD能力的廠商,才能去生產OLED。"
OLED產業的這種規律也決定了,我國大陸地區LCD面板起步晚的特點,將"拖累"OLED面板產業的發展。相對的那些在LCD面板線投資較晚的企業,如果跟近三星等企業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改造現有的、較新的LCD面板線;其二是建設全新的OLED面板線——這兩種方式都會造成后起LCD面板企業投資OLED更大的"資金壓力和風險"。
但是,OLED面板產業是未來的顯示產業的核心,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視制造國,我國應該,也必須掌握OLED大尺寸面板產業的相關技術,并建立起現代化的制造能力。
就OLED基礎理論和專利而言,主要掌握在美國和英國企業手中。但是,在產業化的工藝技術方面,日本和韓國企業則起步較早。其中,三星更是通過近10年的努力,逐步成為了OLED專業持有數量最龐大,尤其是在大尺寸技術方面最為成熟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