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晶面板的細分產品中,主要面向電視市場的大尺寸液晶面板是近幾年最讓面板廠商頭疼的產品線。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由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推動而保持著較好的毛利率的同時,大尺寸液晶面板卻一直面臨著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大尺寸液晶面板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產能,同時單價較高,是液晶面板廠商營收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近年來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卻一直徘徊在低位,很多廠商的大尺寸液晶面板毛利率一直是負值。
持續低迷讓有實力的液晶面板廠商紛紛開始將目光轉到下一代顯示技術上。今年年初,55英寸OLED電視在CES上亮相,宣示OLED開始從智能手機等小尺寸產品延伸至大尺寸產品上。據業內人士預測,2012年全球OLED電視面板的出貨量約11.3萬片,與全球一年2億多臺平板電視的銷量相比微乎其微。但未來六年,會逐步攀升。預計全球OLED電視面板的出貨量,2013年為56.7萬片、2014年為156.6萬片、2015年為367.7萬片、2016年為695.2萬片、2017年為1193萬片、2018年為1810萬片。因此,各大液晶面板廠商也緊鑼密鼓地布局OLED產品。2月20日,三星電子宣布,將分拆虧損的LCD業務,成立獨立子公司“三星顯示器”(暫定名),并將之與OLED業務進行整合,新公司于4月1日開始運營。與此同時,LG Display已經計劃在年內用8.5代線量產55英寸OLED面板。
平板電視產業正在經歷關鍵的轉型期,這使得具備融合新技術和新功能的產品成為趨勢,面板廠商紛紛調整技術策略和組織架構,在加快新技術和新尺寸開發的同時,合縱連橫備戰AMOLED顯示技術,以尋求液晶面板市場新的增長點。
新尺寸扮演重要角色
新尺寸對基板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但成本卻沒有增加很多。
面板制程技術的不斷提升,使面板制造商尋求到更多經濟切割的方式,2012年新的面板尺寸規格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主要有39英寸、43英寸、48英寸和50英寸等多款新尺寸機種。
NDP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說:“技術的演進可以擴大面板的尺寸,面板廠商在保持同樣切割數量的前提下,在同樣大小的玻璃基板上可以切割更大尺寸的電視面板,對基板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但成本卻沒有增加很多。”
從營銷的角度來講,39英寸的彩電產品價格相當于37英寸,但是也能攻占40英寸的彩電市場。而50英寸液晶電視不但能影響46英寸和48英寸的彩電市場,同時也會搶占PDP市場份額,使PDP未來的發展受到威脅。
據NDP DisplaySearch分析師王華儀透露,LG Display明年1月份將推出50英寸電視產品。奇美電子也在其5.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上研發58英寸的面板產品。
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告說:“新的電視尺寸使消費者選擇產品更加豐富了,但是我認為尺寸還是相對穩定一些更好,避免出現尺寸不標準帶來的售后服務等問題。但是,新尺寸產品能否成為主流還要取決于面板切割技術的發展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