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云電視,還是智能電視,其本質是一樣的:都代表了彩電產品向IT產品,智能計算產品的過渡發展的趨勢。云電視、智能電視之爭更多的是“一個產品兩個叫法”、“一套技術兩個牌子的問題”。
國內著名電器專家陸刃波指出,云電視實際上也是智能電視的一種,其差別就在于是否能夠提供豐富的獨家網絡服務,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搜索引擎。他認為,目前市場的“云電視”屬于提前“透支”的產品,大部分商家只是在炒作這種新概念,真正能提供豐富自有內容的廠商沒有幾家。這充分印證了海信:沒有云電視,只有智能電視的說法。
而從云計算的產業鏈分工上,彩電企業主要充當的是終端硬件廠商的角色:這實際上與現在彩電企業過分宣傳云功能——電視遙控、視頻點播、點歌臺、互動游戲、視頻回傳、照片分享、傳文件、QQ應用,如QQ視頻、QQ音樂、QQ通訊、騰訊微博、搭載基于Android4.03、人臉識別、多屏互動、自由交互、無限拓展、3D專區等等功能性東西的作法是相矛盾的。
“其實,云電視不是一家、兩家彩電廠商可以自己搞出來的,因為內容服務需要強大的開發團隊,真正的云電視產品還尚需時日。 ”陸刃波認為。他還舉例說明,蘋果的產品賣得好,與其應用服務的豐富度有很大關系,但即使是蘋果也需要大量的應用開發商支撐其應用市場,而“云電視”想要發展成熟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強調云電視產品的發展,必須強調更多的“產業鏈”環節的積極性,更多產業環節的成熟和更多非彩電企業的大舉介入。
而對于彩電企業自身“老老實實”把硬件這個本質工作做好才是真的對消費者負責,才是真的云電視時代、智能電視時代利于不敗之地的硬道理。
還業內眾多分析人士認為,現在彩電企業強調自己不擅長的軟件,反而忽視自己在硬件設計制造上的優勢,有本末倒置之嫌。事實上,在國內彩電企業炒作云概念的同時,外資企業并沒有采納這種特殊的稱謂。在全球彩電市場上,“智能電視”才是真正的獲得廣泛認可的新興電視的稱謂。因此,即便是國內主打云概念的彩電企業,也不得不宣稱其產品為“智能云”,或者“云智能”。
本質上,所有的智能電視都將是云電視。而對于消費者,彩電的智能計算能力、對未來的兼容和可擴展性,比較一時的一兩個功能更為重要。超前購買彩電的消費者,更需要關注的是產品的計算硬件的性能,而不是現有的少數應用(這些應用很肯能消費者并不需要,也可能在將來被更新的應用替代)。業內的選購專家,多數認為消費者購買彩電,尤其是智能產品和云產品,應當把CPU的性能(包括主頻、型號、廠商)作為最重要的參數考察,而不是集中在銷售人員推銷的虛無的概念,或者一兩個功能方面。
云電視也好,智能電視也好,最終必然進入一個IT化的競爭時代:云技術和智能技術本身就是IT技術。在這場競爭中,彩電企業的首先得身份是硬件開發和制造者,彩電企業必須把握這個“硬件”制造商的本質:那就是開發出兼容性更好、速度更快、運行更穩定的智能電視機,并不斷降低產品的價格,以求獲得更為廣泛的應用。而至于云電視的“應用軟件、內容和平臺”,則應當又具有更強的IT實力的軟件企業、內容服務商唱主角,彩電企業起到配合性的作用。
目前,對于云電視的質疑之聲已經不少。彩電產業制造商,向硬件,向彩電的傳統顯示功能、音響功能,向彩電的新興的計算功能的回歸趨勢已經基本形成。隨著智能電視市場的逐漸成熟,經過市場檢驗而最終獲得生存的產品,必然首先是硬件性能過硬、軟件兼容能力強大的產品,而不是擁有幾個“概念性”光環的產品。透支市場總是短期有利可圖,必是不能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