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液晶電視市場銷售不振,三星電子液晶面板事業去年營業虧損達7,500億韓元(約新臺幣196.3億元),三星電子執行長崔志成今年3月中旬在股東大會上說:“電子業將進入低成長期;電子產業將加速重整,全球產業競爭將更加劇烈。”
今年4月1日,三星電子分拆旗下液晶顯示器事業和三星行動顯示公司正式合并,可預見新公司將擁有TFT-LCD中小尺寸、全尺寸AMOLED面板生產能量,一家極具超級競爭力專業面板公司已誕生。
目前SMD公司是全球少數具大規模量產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面板的公司,主要提供中小型智能型手機、平板計算機屏幕使用,估計2011年中小型AMOLED面板市場占有率達九成以上。
SMD公司有今天的成功是其來有自,回顧2009年初SMD的創立背景,當時韓國在OLED正經歷發展低潮,尤其2006年友達光電發表全球首款AMOLED面板手機S88、2007年Sony量產AMOLED電視XEL-1,都引發顯示業界驚艷不已。
而韓廠在2007年底才發表量產2.8寸手機及MP4播放機用AMOLED面板,當時韓系面板廠AMOLED技術明顯落后臺、日的水平。三星集團為急起直追、集中資源考慮下,合并三星電子手機面板部門與三星Samsung SDI公司OLED團隊,成立SMD公司。
不過,當臺灣、日本業者后續商業化進展屢因良率無法突破而相繼放棄量產時,韓系廠商契而不舍、精進技術,反而大力吸收日本OLED設備、材料人才,加碼投資相關研發,同時積極扶植集團內設備、材料能力,終于建立自主AMOLED的供應鏈體系。
AMOLED技術以自發光、對比度高、色彩鮮艷、寬視角、反應快、結構輕薄等優點,過去被譽為下一世代完美顯示器,然而TFT-LCD技術進展快速,AMOLED技術對消費者已沒有太大的“驚奇”,其性能與價格比只限于高階產品定位;主要在于AMOLED材料與制程技術遲遲未能大幅突破,以致受限于小尺寸應用,價格也居高不下,不敵“成本”的現實挑戰。
AMOLED未來發展成敗觀察指標在于大型化技術、生產良率是否大幅突破進展。從AMOLED面板成本結構來看,中小尺寸驅動IC成本占約三成以上,因此除非大尺寸應用才具有較大的成本競爭優勢,但對電流驅動的自發光AMOLED面板而言,對智能手持裝置的顯示需求,并無太大省電優勢,而AMOLED面板往往只是做為高階行動產品“差異化”的訴求。
至于AMOLED未來是否會威脅到既有的TFT-LCD技術,觀察指標在于AMOLED大型化技術、生產良率是否大幅進展,因為惟有“低成本、大型化”才能進入大眾市場。
大型化AMOLED技術變革征候已經出現,下一波AMOLED電視競局大戰即將開打,AMOLED第一波商機在于智能型手機、手持游戲機、數字相機等高階產品,下一波的AMOLED電視商機則可能在2015年開始來臨。
另從競爭國家產業發展看,SMD公司目前以智能型手機、平板手持裝置、數字相機等AMOLED面板為目標,與三星電子液晶面板事業部結合后,將擁有G5.5至G8.5世代TFT-LCD面板產能,若能集中發展氧化晶體管技術,不但與現有TFT-LCD面板產能技術兼容、較低投資金額,同時解決過去低溫多晶硅(LTPS)技術從中小型發展大型面板的瓶頸。因此,顯示技術變革征候已出現。
三星集團整并后,預期一年半后韓國廠商將開始量產AMOLED TV,目前新成立的三星顯示公司(Samsung Display Company)正如同2009年SMD創立時的影子,意味著下一波AMOLED電視革命競局即將發起,值得臺灣顯示器產業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