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彩電份額難以突破
海爾作為中國“第一白電品牌”,其進入黑電市場始于1997年,相比長虹、康佳等進入彩電領域時間較晚。一直以來,長虹、TCL、創維和康佳穩坐彩電業前四把交椅,海爾基本是位列第六名。與其在冰箱、洗衣機業的龍頭地位相比,海爾在國內彩電業的地位則遜色不少。
奧維咨詢最新的彩電業分類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1月14日至20日,長虹、創維、海信、康佳、TCL五大家電巨頭占據3D電視零售量份額為83.3%,零售額份額為69%。排在第6位的海爾,其零售量、零售額所占份額分別僅占4%和4.2%。而排在首位的長虹3D電視零售量份額為28%,是海爾的7倍,其銷售額市場份額為海爾的5倍。
具體到海爾電視的銷量數據,可以根據三季度的彩電銷售數據來推算。奧維咨詢和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彩電零售市場銷量為996萬臺,其中7月份銷量分別為273.8萬臺。中怡康研究機構今年7月份數據顯示,海爾彩電的零售量市場份額為3.4%。照此推算,今年7月海爾彩電的總銷量為9.3萬臺。無論是零售量還是零售額,海爾都與排在前5位的本土品牌相去甚遠。
自2011年8月中旬起,海爾率先推出首款云電視,目前已經有云PAD電視、云智能電視、無尾電視、腦力波電視等4款共11個型號的“云電視”。
對此,梁振鵬表示:“智能電視的探索因為電視的本質性能是要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視聽效果。海爾只是想借‘云電視’這種概念營銷打開市場銷量,不可能成功。”
本土扎堆外資不感冒
國產彩電品牌紛紛在去年8、9月份開始力推“云電視”,實則緣于今年上半年彩電市場的銷售量和銷售額齊跌。
根據奧維咨詢發布的調查數據,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內銷彩電零售規模達到1046萬臺,同比下降5.2%,零售額達到394億元,同比下降8.2%。2011年上半年中國零售市場累計銷售彩電1937萬臺,銷售額為736.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6%和2.3%,明顯低于市場此前10%的增幅預期。
為了激活彩電市場,用新彩電產品進行換代成為趨勢。中國彩電市場國產品牌在“云電視”上大做文章,而外資品牌則固守硬件設備的革新。
記者到LG、三星等合資品牌的彩電賣場走訪時,并未發現有云電視。國美安貞店LG彩電賣場的一名銷售員對記者說:“國產品牌都在做云電視,但外資品牌目前沒有一家在做。”
對此,梁振鵬對記者表示,電視機的面板、背光源、芯片等上游核心部件才是最關鍵的競爭砝碼。國產彩電企業不如踏踏實實地在圖像顯示質量、清晰度、音效等硬件設備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