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對象】
張學斌、楊東文
張學斌,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創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楊東文,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創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總裁
“市場守不住,只有不斷進攻。”“創維集團還是以彩電為主業,但也不排除相關產業鏈的衍生。”“現今環境下,做制造確實很辛苦。”近日,面對E天下記者一行的采訪,創維集團掌門人張學斌和楊東文直言不諱。在深圳創維總部,他們侃侃而談,邏輯嚴密,縱橫捭闔,既道出了創維集團的未來10年目標以及多元化國際化發展之路,又指點未來中外彩電企業發展力量增減。同時,對3D、智能電視以及OLED電視,充滿信心。實事求是地,他們對于目前國內制造業面臨的稅收政策、流通以及投資環境,也有頗多進言。有樂觀也有忐忑,畢竟遮不住創維集團劍指千億目標,趕超家電洋品牌的戰略野心。
未來10年劍指千億
“我們下一個10年的競爭對手不是在國內而是全球企業。”張學斌表示,未來10年,創維要豐富產品線,加大品牌投入和讓創維品牌走出去。“我們想的是先易后難,不能急于求成,這個是要幾十年的事。”他說,“這就像人的成長,底子要好,創維需要的是可持續。我們很清楚創維的資源有限,創維不會盲目在海外收購其他品牌,要買就買正常的企業。”張學斌如是解釋創維的“國際化”。
穩步拓展國際市場,創維背后有一個雄偉的10年目標。創維集團未來5~10年的目標直指千億元,前5年實現500億元,第二個5年達到1000億元。彩電依然是支柱,核心產品要在競爭中不落敗。“走出去品牌要跟得上。”張學斌稱,原來對品牌不夠重視,能力也不夠,現在要加強管理。除了在戰略上重視品牌,還要豐富產品線,擴大產品影響力。
建言稅制支持制造業
豐富產品線,創維集團看中了冰箱、洗衣機等白電。楊東文表示,彩電品牌從上世紀100多個到現在集中到6個,增長基數大,增幅已經放緩。想繼續保持高速的發展,就要對相關產業進行擴展。除了進軍機頂盒和安防市場外,創維近年大舉進入白電市場。
他說,創維的多元化都是與彩電相關聯的,像屏、芯片技術方面,像機頂盒;再就是白電銷售渠道相關聯的有效整合。“在彩電分銷體系,僅賣創維電視是資源浪費,還可以賣冰箱、洗衣機。”據介紹,創維白電前期產業布局已經完成,計劃今年6~8月期間銷售2億元,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
“現今做制造業,確實壓力比較大。家電產業競爭充分,利潤率很低,想提高研發費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楊東文坦言,研發經費僅占銷售額的1%。“希望國家的稅制也能有所改變,現在我們購進設備都還不能抵扣,延續以前的生產型增值稅,而不是消費型的增值稅。況且,除了17%的增值稅,還有33%的企業所得稅。”楊東文稱,許多制造企業感到壓力大的方面,還包括流通環節,既有物流環節,也有零售環節。“貨物自由流通,要被高速公路收費攔一道,到了賣場又被攔一道,其實錢并沒有被制造企業賺到。”
OLED產品已中試半年
無論是LED(發光二極管)技術、3D技術還是智能技術,中外彩電品牌都已經開展充分競爭。誰能率先引爆下一個技術熱點?“OLED是顯示技術的一個革命。”楊東文說,與LED技術相比,OLED(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完全是另外一種技術,OLED同時具備自發光,不需背光源、對比度高、超薄、視角廣、反應速度快、可用于撓曲性面板、使用溫度范圍廣、構造及制程較簡單等優勢。
然而,即便是三星、索尼以及LG等廠商,目前都還沒有解決良品率的問題,也只能在32英寸以下終端上提供OLED顯示屏。“一個原因是此前氧化物的壽命只有2000小時,另外就是在真空條件的工業要求太高。”楊東文介紹,現在氧化物壽命已提高到3000~10000小時,“工藝革命,爭取不在真空下刷或噴氧化物在玻璃上。”
他還透露,創維與華南理工大學的合資公司正在研發OLED產品。現在這個產品已經進入“中試階段”且運轉了半年多時間,同時在研發生產線,一旦工藝得到突破就可以量產。“預計2013年才會商用。如果洋品牌OLED電視投入市場,我想我們追趕的速度會更快。”他表示。
著眼于下一代顯示技術的同時,創維還在液晶模組、屏、鋼化玻璃、芯片、封裝等各個核心環節下工夫。“企業競爭一定不能有短板,國內彩電企業的短板就是芯片和顯示屏,創維堅持把這兩個短板補長。”張學斌說,目前創維的鋼化玻璃已經向國際巨頭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