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副主任張素兵發布言論稱,3D電視標準不應過早制定,張素兵認為,目前3D電視尚處在起步階段,市場規模較小,因此此時即使制定出相關標準也很難說具有普遍性,要等到產品普及率逐漸提高之后才能制定出覆蓋面更全的標準。
而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信息所所長姚永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目前廣播電視規劃院中心所正在研究制定3D立體電視的相關標準,稱“3D電視發展先要確立標準”。
兩方在3D電視標準制定進程上的不一致引發了業界各方的討論。有業內人士認為,針對一種很不成熟的產業,馬上做出的標準根本不可能有權威、完善的依據,而且有可能會阻礙行業的技術進步。
但是,據了解,工信部與廣電總局關于3D電視標準的制定針對的領域并不相同,廣電總局科技標準管理處相關人士表示,工信部參與制定的3D電視相關標準主要集中在電視終端方面,而廣電總局在此方面的重點主要在拍攝、制作、傳輸環節。
對此,工信部表示,3D電視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雖然市場研究機構給出今年第一季度3D電視的銷量是十幾萬、二十幾萬臺,但估計實際數字沒這么多,市場份額小制定出的標準很難說具有普遍性,因此要等到產品普及率逐漸提高之后才能制定出覆蓋面更全的標準。
廣電總局方面表示,目前廣播電視規劃院中心所正在研究制定3D立體電視的相關標準,3D內容安全方面的標準是最迫切需要的,目前正從不同觀眾對立體影片觀看舒適度的主觀評價著手,研究3D內容合理的參數與安全范圍。
雙方觀點表面看來在標準制定腳步上并不統一,但電視制造企業表示可以理解。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表示,工信部制定的標準重點針對終端,技術難度較大,而廣電總局制定的標準針對內容及傳輸,技術難度比工信部小一些,因此會出現制定腳步不統一的現象。
楊東文稱:“從企業角度看,無論是終端還是內容,現階段我們都需要一個指導性的標準,以便引導行業朝著健康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