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萊西新天地靜脈產業園電視存放區內,單這一個倉庫內就存放了1.5萬臺舊電視。
剛剛過去不久的“十一”黃金周,島城通過以舊換新方式買家電的市民鼓了。廢舊家電一車一車從家電賣場拉走,進入了本市的指定拆解企業。而隨著“以舊換新”政策逐漸接近尾聲,廢舊家電回收之路今后將怎樣走下去,成為市民和業內人士關注的新話題。
一臺老“熊貓”換來395元
10月2日,楊先生在臺東國美(微博)買了一臺42英寸的液晶電視。刷卡付款、填寫送貨地址,楊先生很快辦完了購買手續。在留下了賣場工作人員的聯系電話之后,楊先生回家從小倉庫里找出了已經5年沒有動過的那臺熊貓牌的21英寸彩電。
上班之后的第二天 ,家電賣場找人上門拉走了楊先生的彩電,給了他一張《青島市家電以舊換新憑證》。拿著這張憑證,他就可以去商場領自己的補貼了。他算了算,要是沒有以舊換新,把家里的舊彩電賣給廢品店,他肯定得不到395元錢。
舊家電是怎樣從商場走到拆解企業的?又是怎樣從一臺電視變成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的?本報記者跟隨這臺舊電視,走了一趟“環保之旅”。
入庫:運舊家電車輛排成隊
10月10日10時30分,這臺21英寸的熊貓電視被一輛廂式貨車運到了位于李滄區合川路46號的國美物流倉庫,倉庫門口有約10輛車在排隊,既有剛卸完貨要走的貨車,也有拆解企業的貨車。
等了20多分鐘,這臺熊貓電視被用小推車運入倉庫,倉庫共有2000多平方米,其中1000平方米的地方被舊家電堆滿了。由于十一黃金周買家電參加以舊換新的特別多,倉庫里的清點員潘曉燕拿著記錄本忙得不可開交,在本子上畫滿了“正”字。“家電以舊換新12月底就要結束了,市民都在拼命抓住最后的尾巴。”潘曉燕說。
在倉庫門口最惹眼的要數長9.6米的四輛綠皮貨車,它們是拆解企業派來的,要把21英寸的熊貓舊家電運到拆解現場。
10時50分,21英寸的熊貓舊家電被裝到了一輛綠皮車上。一轉身,這臺熊貓電視以40元的收購價被拆解企業運走了。
21英寸電視拆出30元
從倉庫到拆解企業所在的萊西新天地靜脈產業園有90公里的路程,下午1時20分,綠皮車到達了新天地靜脈產業園,拆解企業的家電區域經理嚴小衛說,運輸費約有1000元。負責青島地區的拆解企業目前只有這一家,“這些廢舊家電六成來自利群、國美、蘇寧、五星這四大客戶。”
下午1時30分,熊貓舊電視隨綠皮車進入拆解區,記者看到,廢舊家電拆解區占地100畝,分為裝卸儲存區、拆解區、成品區。當舊家電被卸下車的時候,要用錘子砸兩下,看配件是否齊全,“電視里的銅線是最值錢的。”倉儲主任于京衛說:“總體算來,運回來的舊家電有三成缺件的,有的冰箱的壓縮機都被換成了石頭。現在到了舊家電的回收高峰,雖然每天都拆解,但是因為量很大,現在的庫存已經達到了5萬臺,而平時最多也只有3萬臺。”
在廢舊電視處理車間,一字排開的生產線有六七十米長,在操作現場,拆解流水線上的工人們緊張地忙碌著。下午3時30分,舊電視被搬上輸送帶進行拆解,第一步是拆除外殼 、除塵;第二步是將電線去除,取下電路板及喇叭等電子廢料,并依不同種類分別置入儲存區;第三步是進行屏幕的處理,將線圈拆除并將屏幕送進切割機內分割;第四步是進行玻璃破碎,收集熒光粉。“在我們的流水線上,一分鐘能拆解一臺廢舊電視!”拆解主任孫寶奎說。
在拆解園區的一面墻前放著大袋子,里邊裝著不同的東西,分別裝著黑金屬、有色金屬、塑料泡沫等,每當袋子滿了,旁邊的叉車就將袋子運走。“這些就是我們通過廢舊家電生產出來的成品。”孫寶奎說,一臺舊電視能分解出五種“寶貝”:線圈、消磁線、線路板、玻璃、塑料,“家用電器里有很多有毒物質,可能會污染環境,這就要求我們進行封閉處理,然后安全填埋。”
新天地靜脈產業園高級工程師高旭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臺21英寸電視經過拆解后的東西價值約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