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前發布的電視能效標準,目前市面上能效一級的液晶電視僅為2.4%,二級的比重是10.8%,三級占72.3%,不達標產品占14.5%。能效等級在三級以下的彩電將被強制下架。
目前距標準實施只剩下兩個多月,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要把沒達到最低能效標準的LCD電視全部處理完,大幅度降價清倉成了各大銷售商唯一的辦法。
但是截至目前,市場對于此類機型的銷售情況并不理想。“截至今年9月份,只有大概三分之二的不達標產品庫存被市場消化,也就是說,今年前9個月僅消化掉40萬臺,而在之后的兩個月內,需要消化掉30萬臺的庫存,恐怕有一定難度。”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
為了通過渠道差異化盡快消化庫存,廠商對高耗能、技術落后的舊機型銷售渠道有所調整。正規賣場比如國美、蘇寧等傳統液晶電視型號越來越少了。國美電器長虹橋店的一名彩電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高耗能的液晶電視在賣場銷售較少,主要通過賓館、酒店等單位團購,直接從廠家提貨。如果只走一臺兩臺的話,連我們自己都拿不到貨。”另有消息稱,蘇寧電器目前已全面停止采購高能耗液晶電視。
中國家電網CEO呂盛華告訴記者:“消化庫存最直接的手段當然是賣掉,目前已經火熱的團購等活動就是企業采取的最直接措施。”前述分析師也分析說,時下流行的團購模式逐漸形成氣候,存在著通過這種途徑銷售的可能性。
流向海外?
那么,除了降價甩賣以外,廠商還有沒有其他的清倉辦法呢?
記者分別對創維、長虹等知名廠商進行了采訪,但是廠商的回答閃爍其辭。
針對不達標產品將主要流向哪里的問題,趙茂軍和梁振鵬都認為,絕大部分不達標產品庫存仍將通過傳統銷售渠道來銷售,只不過是從一線城市撤離再主要流向二線城市,流向農村市場及三四線市場。前述分析師告訴記者,這些產品不排除打著家電下鄉的旗號,或者通過不正規的家電經銷企業進行銷售。而呂盛華則認為,能效新規既然是全國性標準規定,也就適用于整個中國市場,沒有城鄉之分,通過家電下鄉的途徑銷售既不合法,也不合情理,所以可能性不大。
此外,呂盛華認為,在能效新規實施后,不達標產品將可能主要流向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市場。“因為出口市場取決于目標出口國的相關能效標準法規,只要產品符合目標市場的準入標準即可,這個策略是可行的,廠商恐怕會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不達標液晶電視雖然能耗較高、技術較落后,但是仍具備使用價值。12月1日后,廠商會對未售出的不達標產品進行加工改造嗎?對此,趙茂軍認為,產品改造成本太高,不可能進行再加工。呂盛華也告訴記者,只有很少的企業實際應用了自己的面板和背光模組,目前整機企業對整個液晶模組(背光源+面板+驅動電路)的采購比較多,所以重新制造不太現實。
能效新規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電視生產企業進行產業升級,而有遠見的企業面臨的也不僅僅是處理不達標產品庫存的問題,它們更看到了新的節能機型尤其是LED機型的市場。分析顯示,接下來各大廠家又將會不遺余力進行新節能電視的推廣,LED的價格戰將會在年底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