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子信息振興規劃中提到,要支持彩電企業與芯片設計、顯示模組企業的縱向整合,實施彩電行業轉型,促進整機企業的強強聯合。
記者了解到,彩電行業的上一輪整合在2000年前后結束時,形成了TCL、創維、長虹、康佳、海信、廈華、海爾、上廣電和熊貓9大企業。在進入平板時代后,上廣電和熊貓先后退出了競爭陣營,如今廈華的占有率也下降到2%以內。
楊東文告訴記者,“目前的彩電行業其實只剩下6大企業,目前大家國內市場的銷售規模都在100億-130億元之間。經過2009年的競爭將形成兩大陣營,領先陣營的規模都將超過150億元,而第二陣營的規模還在100億元左右。”
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中國區首席顧問張兵告訴記者,國產彩電企業銷售規模最大的目前只有210多億元,而三星電子的彩電產業鏈銷售收入2008年超過240億美元。“即使把所有的國內彩電企業加起來也沒用,國內彩電行業轉型的重點應放在縱向整合上。”
此前,彩電行業的橫向整合并不理想。2005年前后長虹、海信等企業都先后接觸過康佳集團的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但是在康佳管理層的反對下都沒有成功,2007年深圳市政府也曾推動創維和康佳兩大彩電企業的合并也最終沒有成功,2008年華僑城更是加強了對康佳的控股權。
記者了解到,TCL、創維、長虹等國內彩電企業其實已經開始向模組、芯片和軟件等領域進行相關延伸,創維從2004年開始在半導體、液晶模組、智能控制軟件等領域進行了布局,而長虹則按照“三坐標”的布局,在等離子面板、OLED面板、虹微SOC芯片等領域進行了戰略延伸。
然而由于資金限制,彩電企業的眼光還處于較低層次。這次電子信息振興規劃再次提到要彩電企業與芯片、模組產業進行縱向整合。
對此,楊東文表示,“目前我們面對的競爭不是整機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全產業鏈條的競爭,彩電轉型就必須首先打造起完整的平板電視產業鏈條,這是一個從模組、芯片到整機的完整產業鏈。”
據悉,創維、TCL等企業目前正在與國內的軟件、芯片等行業的領軍企業開始探索合作的步驟,比如:彩電企業與迅雷、騰訊的合作。
與此同時,各地推動彩電轉型的步伐已經開始啟動。記者近日從四川省發改委獲悉,一個圍繞著扶持長虹的四川省彩電產業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已經拉開了項目申報的序幕。
廣電省信息產業廳也在積極醞釀自己的具體扶持方案。廣東省信息產業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對彩電行業轉型的具體扶持政策將在近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