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時任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的“老帥”王殿甫曾給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寫信,希望國家能為平面顯示核心部件投入幾十億元的“種子錢”,四年后這位已經離開創維的老帥的提議終于開始得到落實。
4月15日,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發布(全文)》,其中特別提到國家新增投資向電子信息產業傾斜,加大引導資金投入,實施集成電路升級、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等六項重大工程。
對于在全球平面顯示產業鏈競爭中依然處于弱勢的中國彩電行業來說,這次提到的新增“引導資金”就是他們翹首以待的“種子錢”,然而這一引導資金的規模究竟有多大,是否會像以往那樣有限的資金還要“撒胡椒面”?
振興規劃中還提到,要支持彩電企業與芯片設計、顯示模組企業的縱向整合,促進整機企業的強強聯合。對于目前國內僅存的擁有濃厚地方政府背景的9家彩電企業來講,接下來是否還有橫向整合的可能?這些彩電企業自身向模組、芯片、軟件領域的產業延伸又是否能成功?
彩電“種子錢”救命
“王總(王殿甫)2005年向自己的老上級曾培炎副總理寫信時的心情是很急切的,過去幾年我們也為平面顯示產業核心部件的缺失吃盡了苦頭。四年等待后,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中,王總前瞻性的提議終于得到了落實。”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4月19日告訴本報記者。
2005年剛到創維的王殿甫一眼就看到了當時在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占有率在70%以上的國產彩電陣營最危險的要害部位,即高世代液晶屏技術的缺失導致彩電企業利潤的微薄。當年彩電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不到2%,其中平板電視業務全面虧損。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王殿甫在給曾培炎的信中指出,“在CRT電視時代,國家拿出200億美元支持產業發展,彩虹、無錫微電子等8大彩管企業隨之產生,同時誕生了一個產業規模超過8000億美元的大產業。希望國家這次也能先拿出20億美元作為‘種子錢’啟動液晶屏項目。”
然而王殿甫的信雖然得到曾培炎的回應,但是對于投資動輒超過20億美元的高世代液晶屏生產線,當時的信息產業部一直處在猶豫的狀態。京東方、上廣電等3條5代線的虧損,以及國外廠商索要的高額技術轉讓費都讓高世代生產線的啟動一再延遲。
隨后的兩年王殿甫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出現了,2006年10月的兩年時間內,由于液晶屏等核心部件受制于人,國產平板一直在扮演“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而且市場占有率從原來的70%下降到最低時的20%。
“當時我們是賣一臺平板就虧錢,微薄的利潤都被上游的面板商和下游的連鎖企業拿走了,我們籌劃的‘聚龍計劃’也夭折了,這是最困難的時期。”楊東文表示。
在這兩年中雖然各地政府都在積極引進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但是一直沒有突破,而國家的具體扶持政策也未出臺,這讓下游的彩電整機企業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金融危機的到來,改變了國產彩電行業苦苦等待的狀況。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國產彩電行業獲得新的市場機遇。2008年下半年先后有合肥的京東方6代線、張家港的彩虹集團6代線正式簽約,而京東方的6代線在前期資金到位后于今年4月中旬正式動工。
由于金融危機重創了日韓的競爭對手,國產平板在中國市場的被動局面也得到了改變,根據調查機構中怡康提供的數據,今年3月TCL、創維、海信、康佳、長虹重新占據了國內彩電市場的前5位,其市場占有率接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