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業績的下滑以及經濟的不斷惡化,上周日立宣布將910家子公司縮減到700多家,并計劃裁員約7000人,其中包括自動化系統部門削減4000名員工,另外在電視業務部門裁員3000人,日立方面表示,此舉將為公司在下一個財年節省大約2000億日元的運營費用。
標準普爾分析師指出,日立業務廣泛,與產品線單一的競爭對手相比,其在應對經濟下滑中,應表現得更具有彈性。然而由于日立在汽車、半導體、工業器件和平板電視等幾乎所有業務運營都面臨困境,環境相當惡劣,這使得日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來自松下的最新資料則顯示,松下將于今年3月底前松下在國內關閉13間工廠,同時在國外關閉14間工廠,約占其總工廠數量的10%。不僅如此,由于主力產品的平板電視近期銷售狀況低迷,松下還計劃壓縮設備投資,把日本西部兵庫縣尼崎和姬路兩市在建平板電視工廠的投產時間推遲半年,并在全球范圍裁員1.5萬人。
此外,索尼公司也計劃整合液晶電視和半導體等生產部門,并關閉一成左右的廠房,同時在電子事業部門裁員1.6萬多人;夏普方面表示,由于世界經濟衰退導致銷售低迷,計劃在國內工廠裁減1500名非正式員工;東芝公司也計劃在國內裁減4500名非正式員工;NEC則計劃在國內外裁員2萬人,并關閉國內3家工廠。
本報綜合上述廠商公開數據統計,受業績下滑影響,日立、松下、索尼等日本9大電器廠商裁員人數將突破6.5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伴隨著危機的進一步蔓延,松下、日立、索尼等各大電器廠商也紛紛調低預期欲減產“瘦身”以度寒冬,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對于日本電器廠商來說,減少生產平板電視、半導體以及液晶顯示器等價格下降明顯的產品,或將是日本電器行業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的首選策略。
不過業界分析師普遍認為,業務環境迅速惡化,將使得上述日企暫時看不出能迅速扭虧為盈的跡象。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副教授陳艷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瘦身”節流未嘗不是日本電器廠商“御寒”的改善舉措,然而,僅靠這些舉措仍遠遠不夠,日本電器廠商想要扭轉這種局面,更多的只能寄希望于全球經濟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