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品牌勢微
在中國市場等離子電視恢復往日的輝煌的過程中,中外品牌的競爭態勢卻在恰然發生著變化,以往松下、日立、LG等外資品牌擁有絕對份額優勢的狀況從2007年6月開始有所改變。
記者從奧維咨詢得到的今年五一的調查數據顯示,外資品牌的整體份額依然達到53%,但是外資品牌中間卻在發生分化,除了日立和松下依然以35.9%和16.6%的占有率保持在前兩位但占有率都有所下降外,三星和LG的占有率已經下降到1%和0.2%,基本上退出了市場的競爭。
與外資品牌的份額下降相比,以長虹、海信、海爾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占據了47%的市場份額,其中長虹和海信的占有率分別達到15.7%和15.5%,已經與松下的占有率旗鼓相當。
記者了解到,日立、松下的占有率今年五一期間有所提高是因為這兩家企業的等離子電視平均價格當時下降了30-40%,其中42寸和50寸等離子電視的價格已經與國產品牌基本相同,這才使其占有率有所提高.
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深圳代表處市場總監張兵表示,“2006-2007年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外資品牌的絕對領先地位,隨著運營成本更低的中國企業加入在等離子上的投入將徹底結束,其實在目前的中國等離子市場還缺乏真正的強勢品牌,誰都有進入前三位的機會,整體來說外資品牌開始勢微。”
記者了解到,等離子電視的技術還在不斷的前進,比如說去年6月32寸等離子面板推出后,長虹就率先引進,這使其在32寸等離子電視的占有率最初達到60%。
而從42寸和50寸來看,日立和松下依然占有較大份額,顯然這一塊是接下來國產品牌要爭奪的對象,從整體來看2007年中國市場等離子電視的出貨量接近100萬臺,但是未來三年才是等離子的爆發期,按照Displaybank的預測,到2010年中國市場的等離子電視出貨量有望達到350萬臺,而全球40寸以上的等離子電視出貨將達到3000萬臺。
顯然未來龐大的市場增量才是中外等離子電視品牌接下來要爭奪的領域,在未來的競爭中誰都會有機會,但已經成功進軍等離子上游的長虹顯然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