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晶電視市場,內資品牌已經被外資品牌壓制了很多年,現在他們翻身的機會似乎來到了。
統計調查公司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7月份起,液晶市場的格局開始悄然變化,國產品牌在液晶市場與外資品牌打成了平手,并在此后的幾個月里,逐漸占到上風。
家電調研公司奧維咨詢的市場監測也顯示,持續幾個月的低價已經使國產品牌液晶電視的份額超過了外資品牌,占據了60%的市場。而即將到來的2009年,國產液晶電視也將持續過上好日子——面板廠家之間的價格戰至少會延續到2009年3月。
面板價格下降對中外平板巨頭是平等的,但是中資平板敢于抓住機會出擊,這背后反映出中外平板巨頭深層次力量對比的變化。
中國家電業進入液晶時代
與上次國產電視品牌靠低人力成本占據市場大部分份額不同,2008年這場價格戰的降價空間來自液晶面板廠商。
奧維咨詢常務副總經理文建平認為,從全球角度看,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和全球范圍內的需求減少是今天市場變局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拉美、俄羅斯和東歐等傳統市場,國民經濟也出現停滯或增速放緩的勢頭,今年圣誕市場同樣將不會再像往年一樣有大的銷售高峰出現。
歐美市場需求的減少導致了液晶面板廠家產能過剩、庫存增加、爭相壓價。現在,臺灣面板廠商的開工率還不足60%。而這樣的產能過剩主要是由于美國金融危機引起的歐美市場PC和液晶電視需求嚴重下滑。日韓大整機廠商都減少了對臺灣面板的采購。
雪上加霜的是韓元對美元貶值,導致LG面板與臺灣奇美的面板價格戰打得愈加激烈——2007年年底320元到340元的32寸面板,到了08年9、10月份才賣180元到190元。到了現在12月份,更降到150元左右。
南方一位為面板廠商做配套的企業總經理韓先生告訴記者,眼看著面板虧損已是定局,卻不能過度停產保價——面板廠家早已采購了大量原材料,庫存已經形成。況且面板的上游供應商如玻璃面板企業也無法承擔停產帶來的硬損失,例如制造玻璃面板的高爐一旦停產即等于報廢,因此面板廠商的價格戰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下去。
庫存也是液晶電視降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奧維咨詢數據顯示:在中國彩電行業,出口占總產量的比重一直超過50%,但2008年第三季度,我國彩電出口增速同比下降了11個百分點。進入四季度后,中國彩電出口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本報了解到,那些沒能出口的彩電就變成了企業海量庫存。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目前國內11月液晶彩電的庫存已經超過100萬臺,CRT電視的庫存超過300萬臺,這個數據放在今年的形勢下,風險陡然加大。
隨著液晶面板價格的逐漸下降,液晶電視也逐漸從高端奢侈產品向大眾產品過渡,中國廠商憑借制造、營銷、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在全球液晶彩電產業分工中的重要地位逐漸體現出來,全球液晶電視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液晶電視將繼傳統顯像管彩電后掀起新一輪制造業向中國內地轉移浪潮。
2009年2月,“家電下鄉”工程將推廣到全國。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透露,家電下鄉政策中政府補貼的13%相當于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3%,這將使農村市場規模的擴大超過20%。
創維集團則計劃抓住機會,推出與三、四級市場消費能力及需求相匹配的產品。創維彩電事業部本部副總裁、中國區域營銷總部總經理劉棠枝稱,該公司在新一輪家電下鄉的投標中,中標了6款液晶電視,其中還包括一款在所有中標產品中配置最好的26寸帶有酷開功能的液晶電視。創維集團目前已經制定了一個液晶普及計劃,要抓住家電下鄉機遇,在這個關鍵時期通過制定合理的渠道政策、激勵方式和推廣方式,形成市場一套有效的開發模式,拓展三、四級液晶彩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