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OLED最大優勢在于輕薄和高對比度,索尼11英寸OLED電視的厚度只有3毫米,27英寸也只有9毫米,而同尺寸液晶電視目前量產的最薄的也要7厘米以上;同時,OLED的對比度達到100萬∶1,而液晶電視只有10000∶1。顯然,這些技術優勢是OLED被看作LCD最好的替代產品。
當然對于OLED來說,目前其新品的價格依然處于很高的水平,以索尼27英寸OLED為例,其擬定的價格將在2500美元以上,這要比同類液晶電視高4倍。
除了價格因素外,OLED替代液晶電視的速度主要還要看平板產業主導廠商的態度。
Displaysearch深圳代表處市場總監張兵表示,由于三星、索尼、夏普、松下目前都有自己的大尺寸液晶屏或等離子屏生產線,總投資額超過500億美元,這些液晶面板工廠的成本回收很多還需要5-8年的時間,在液晶或等離子面板前期投資未能收回的情況下,這些巨頭顯然不愿意看到OLED過快地取代液晶電視。
但對于國內平板電視產業而言,面對OLED替代液晶電視的趨勢,卻處于進退維谷的境地。目前,國內彩電產業為突破在上游液晶屏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正嘗試建立自己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如果OLED替代趨勢不斷加快,這些投資又面臨難以收回的尷尬;如果現在就投入OLED產業的研發和產業化,就面臨在液晶時代基本喪失話語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