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挺進OLED未雨綢繆 中國光學光電行業協會液晶專業分會原秘書長劉培政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OLED在10年內不太可能形成產業優勢。彩電企業挺進液晶或等離子產業的上游,只能算作“盲羊補牢”的做法,但在OLED電視方面,如果提前進行技術儲備,則是未雨綢繆、蓄勢長遠的做法。 長虹是中國企業最積極投身平板上游的企業,之前已經宣布投資60億元建設中國內地第一條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從而使長虹可以徹底擺脫等離子面板100%進口的局面,并真正與國際市場同步。而近日長虹計劃投資3.6億元成立了“四川虹視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虹視公司”)。新公司的主要業務即是OLED及其模組、頭戴式顯示器及移動式顯示器、電子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
長虹新聞發言人何克思明確表示,長虹結合自有資源,從技術創新戰略出發,進軍OLED產業,旨在儲備技術,贏得將來在市場上的主動權,以滿足多元化的顯示市場需求。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則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打造平板產業鏈的上游是投資巨大、受多種因素制約的工程,系統規劃非常重要。如果僅是迫于壓力倉促上馬或缺乏長期的規劃,不僅難以實現徹底翻身,而且面臨巨大風險。對于投資龐大而且周期很長的OLED而言,其實已經變成了企業巨頭間的游戲。而長虹此次投入OLED,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 記者發現相對于等離子屏生產線的巨資投入,長虹此次投入OLED的資金則顯得相當保守。虹視公司擬注冊資本6億元,其中四川長虹出資3.6億元,成都高新出資2.4億元。長虹預期該投資項目未來5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預計為8%左右。由上可以看出,長虹可能基于項目存在的技術及市場風險因素,在投入方面也相對謹慎些。而在應用方面,長虹OLED屏先期主要應用在小屏的手機上。 不過,長虹的行動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彩電企業搶占OLED先機的勇氣。OLED已被列為信息產業部的專項工程之一,將對其重點支持;而以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維信諾公司等為代表的機構和企業也已涉足該領域,并且獲得多項專利技術。如果諸如海信、康佳、創維、TCL等其他整機企業在研發和生產上可以及時跟進,并在技術成熟時迅速形成產業規模,那么OLED技術就是中國平板電視產業贏得市場主動權應當及時把握的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