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虹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投資,20億美元砸向等離子的背后是對整個行業前景及的利潤追求,這同時也是松下豪賭的等離子的信心來源。
從單位產能的投資來講,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建設投資是液晶的1/4、1/5甚至1/6。據了解,長虹規劃投資的這條等離子生產線需要近7億美元,若投資同等產能的等離子生產線,大概需要30億美元。
相比液晶面板,等離子面板能以更少的工序、更快的時間、更低的設備投資完成同等產能產品的制造。目前,全球最大的規模液晶生產線僅有夏普一條八代線,原本其他幾家企業都雄心勃勃都要上八代線,但當前大部分公司都放緩了投資計劃,原因是確實投資太大。隨著高清電視時代的到來,未來進入家庭彩電最佳的屏幕尺寸應該是50英寸以上,這樣一個尺寸范圍是液晶七代生產線無法滿足的,目前最普遍采用的7代線最佳切割尺寸是42寸和47寸,而長虹正在建設的等離子項目生產線,最佳切割尺寸為42、50英寸。
同時等離子面板相比液晶面板的投資效能更高:等離子技術因為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從而更具吸引力,同時等離子技術所帶來的利潤也較豐厚,因此,等離子相當長時期內是大型電視市場的統治者,即使當第八代CD開始投入批量生產,這一點也不會發生改變。對于大型電視制造業來說,TFT-LCD技術并非是利潤最豐厚的技術, PDP的資本性支出的效率為LCD電視的兩倍,而生產成本比LCD電視低三分之一,因此,等離子業務的利潤超過了液晶電視。
未來三年,PDP電視有50%的降本空間,而液晶電視只有25%。除了產品本身的優越屬性,成本競爭優勢將為PDP電視“決勝客廳”帶來堅實的支撐。PDP的材料成本比液晶低30%以上,其中,PDP模組中線路成本占材料成本中的70%左右,中國有成熟的產業基礎,具有較大的成本降低優勢;而LCD模組中屏成本占材料成本70%左右,成本下降主要依靠于屏技術的進步或更大的投資規模。另外PDP模塊在結構上與集成電路,電子元件產業關系深厚,決定其成本的主要因素在于外圍的成熟的元器件產業便于降低成本,而LCD模塊則幾乎純粹依賴面板制程技術,因此其綜合成本之降價空間相當有限。所以長虹對投資等離子感到底氣十足。
其實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日韓等PDP產業巨頭紛紛都宣布了增資擴產PDP生產線。在2006年,全球僅有的5家規模化PDP屏生產廠家,紛紛加碼擴大規模,首先是2006年1月,松下宣布與日本東麗公司共同出資1800億日元建造月產50萬片PDP屏工廠,三星SDI宣布增加7300億韓元建造年產300萬片PDP屏生產線,緊接著2006年4月,日立興建PDP屏生產廠,計劃2010年3月前運營,同時LG又宣布擴大產能,計劃2007年達到年產870萬片。從2007年開始,在松下3年的發展規劃中,等離子仍然將是其未來最為重要的業務之一,2007年1月,松下又宣布投資23億美金打造全球最大量產的等離子生產線。
無論松下還是長虹,看中的都是等離子未來的利潤空間和發展前景,同時技術的進步會近一步縮小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之間在分辨率上的差距,在大屏幕電視方面,兩者都在競相爭奪制高點。
等離子電視機廠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努力是很有希望的,包括松下、三星、LG、先鋒在內的各主要等離子電視機廠商都將在今年推出50英寸及以上尺寸、符合1080p標準的電視機。液晶電視機將著重于突出全高清晰度的分辨率,等離子電視廠商可以生產符合720P標準的電視機,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這絕對足夠。
小結
等離子電視在畫質方面的出色表現讓許多消費者驚喜不已,而且液晶電視的瘋狂血拼降價,讓消費者產生技術貶值的感覺,等離子電視盡管宣稱上沒有那么得力,不過到賣場實際觀看后的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的接受程度是相當的高,盡管長虹和松下近期的舉動雖然還不能夠直接在零售市場上體現,不過等離子電視未來的發展應該稱得上是樂觀,同時SED陣營傳來的不利消息,使得等離子電視不用擔心腹背受敵的局面發生。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技術上各有優勢,對消費者來說,豐富的產品選擇是大家更希望看到的,希望廠商的豪賭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輕松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