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稱等離子電視動態清晰度優于液晶電視,康佳當即揭秘等離子存高清軟肋。在例行召開的中國彩電行業研究季度發布會上,主打液晶電視的康佳和主打等離子電視的松下首次爆發面對面的口水戰,等離子和液晶之爭再度升級。
在2007年1月30日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辦的第二次“中國彩電行業研究季度發布會”上,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孝齊從技術的角度介紹了等離子電視在動態清新度上比液晶電視有優勢。“日本有研究表明與等離子相比,液晶對人眼的危害更大。”田孝齊表示,面對即將到來的奧運會,松下今年將再投資2800億日元建第五工廠。他還稱,如今越來越多的彩電企業開始看好等離子電視,“不但松下在增產,現在三星、LG、日立都在不斷的擴展等離子生產能力。包括中國長虹也即將投入等離子屏的生產。”
此話一出,主打液晶電視生產的康佳集團多媒體營銷事業部副總經理劉丹就開口說,“等離子面對市場份額下降銷售份額減少,瀕臨市場衰退的險境。”劉丹稱,在液晶與等離子電視高清大戰中,等離子正處于“十面埋伏、險象環生”的境地。所謂“十面”,指擁有等離子工廠的企業很少,而全球有十大生產液晶電視的彩電大品牌。如索尼、夏普、飛利浦、東芝、三洋、TCL、三星等。劉丹認為作為等離子電視來說,成像原理是高清的劣勢,等離子分辨率提升有難度,經過三年等離子勉強達到高清的水平,但液晶已經又大跨步達到了雙倍高清。
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竟然到了如此火拼的地步,這陣勢讓見多識廣的在座媒體也一時發愣。業內人士分析稱,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之所以會在行業例會上大打出手,是因為去年下半年以來等離子電視以豪賭的方式,掀起了絕地反攻。先是去年9月等離子電視抱團成立了等離子專業委員會,然后松下加大投資生產等離子生產線的力度,長虹60億進入等離子屏的生產,再后是頻頻向媒體訴苦稱是輿論誤導,輸在商業策略而非技術上,以扭轉從輿論到公眾對等離子的誤解。而當媒體找到彩電專家裁判時,專家只是稱等離子視和液晶電視是兩種不同的顯示技術,各有優缺點,誰也替代不了誰。這讓目前市場上已處于領先地位的液晶電視備感壓力,勢必隨時保持戰斗的狀態。
而來自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數據則讓康佳們吃下定心丸。調查顯示,中國彩電產業目前仍是多種顯示技術并存,但已出現多元現象弱化,液晶電視和CRT電視取而代之的兩極強化現象。賽諾調查數字顯示,2006年CRT銷售量是最大的,液晶電視銷量占彩電的14%,但液晶電視的銷售額已超過CRT電視。而另外兩個顯示技術,微顯、背投包括等離子電視市場比重都不高,而且還在相對萎縮。
液晶電視在2006年整體零售市場的規模是380萬臺,銷售額365億。賽諾預計2007年的時候液晶電視仍將有大幅增長,到2008年超過1000萬臺,整體市場接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