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意義的數據是,液晶電視占彩電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3.0%提高到7.8%。在等離子、CRT電視機等產品均為負增長的時候,液晶迅猛的上升勢頭使得其將成為未來彩電市場的主角。市場調查公司賽諾的評估數據顯示,平板電視正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液晶電視的強勁增勢,對等離子電視的市場地位構成威脅,后者將尋求新的市場發展空間。
等離子與液晶的斗爭還將長期存在
由于技術上的差別,從目前市場的實際反應來看,國內市場“液晶電視獨大”的狀況在短期內,似乎還難以改變。一方面,等離子電視只能在42英寸以上的大屏幕上做文章,比起“能大能小”的液晶電視來適應能力確實要略遜一籌;另一方面,目前市場上50英寸以下的液晶電視,很多無法實現720P的高清顯示,50英寸以上的等離子產品雖然能實現高清顯示,但在液晶新一輪的價格攻勢之下難有優勢可言。
同時,今年以來的一系列信息都對液晶電視利好。最顯著的是上游顯示屏成本的不斷下降,終端廠商紛紛借勢加大產能,并在銷售終端持續降價。今年“五一”前,康佳、海信、創維等國產品牌利用面板成本下降之機,發動“客廳革命”,對主流尺寸液晶平板產品進行了大幅調價,目前市場上同尺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已經與等離子產品無顯著差異。
賽諾報告顯示,今年1-5月,松下、日立、LG在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的占有率達到50%以上,而國產五大品牌才占有12%的份額。液晶與等離子之爭逐漸演變為國內品牌和國外品牌之爭。目前,等離子陣營顯示出了空前的團結。等離子面板廠商韓國的LG、三星和日本的松下、日立、先鋒5家,為了保證足夠的利潤,采取了聯手控價的做法,提高了等離子終端企業的成本。在6月底舉行的“2006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與技術趨勢論壇”上,眾專家紛紛為等離子在中國的市場困境把脈。
然而,“液晶派”也不甘落后,針對等離子與液晶的技術差異,改進液晶電視的技術,力求保持領先優勢。上半年,康佳宣布推出“高倍亮彩還原”和“CCNC”兩大技術,著力提高液晶電視的亮度、對比度和色彩還原效果,希望能使液晶電視在色彩表現上直追等離子。海信的天香系列和TCL的世界杯概念產品都強調了液晶電視的響應速度。由于50英寸以上大平板市場一直是等離子電視占主流,而近期液晶電視借上游屏資源成本的不斷回落和技術的進步,更期待在大平板領域搶占等離子電視份額。圍繞著大平板市場,液晶和等離子之間的“拉鋸戰”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