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廣東省公布有線數字電視收費標準,廣州每月低于26.5元,這顯示數字電視業務在廣東有望進入普及期。昨天,有家電行業人士認為,數字電視將使平板電視銷量上升三成左右,但普及化還存在著機頂盒費用、增值業務費用等瓶頸。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透露,數字電視收費不是運營商直接帶來收益的手段,目前國內數字電視運營初步形成了三個方面的盈利模式:一是借助配件銷售模式提高實際繳費率,例如購買機頂盒;二是增值業務的開發,包含有數據業務、政府信息化、付費電視、高清電視等;三是外國、外省衛視頻道在數字頻道中落地帶來收入增長。
王寧認為,目前雖然數字電視收費并不昂貴,并取消300元初裝費,但其他增值業務費用并不平民化。
海信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楊迎時表示,目前機電盒成本太高,不會免費派發,均由運營商統一向廠家直接采購,再作為配件賣給消費者,廠家賣給運營商的價格是每個900元左右的成本價,運營商再賣給消費者則有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如此算下來,一個家庭裝1臺數字電視費用在1200元左右。
中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先生稱,要在各大城市普及數字電視,除了調低收費標準外,關鍵要商業性與公益性服務結合,應學習國外,把數字電視變成一個新的信息傳遞平臺,給用戶帶來更多新的體驗和信息,這樣也能給運營商帶來收益增長的機會。
創維、海信、TCL、三星等家電廠家均認為,數字電視收費標準對廠家沒有直接影響,但如果政府相關機構能出臺利好政策,促進數字電視的普及發展,除了能促進大屏幕高端平板彩電的銷售之外,還能對平板電視起到技術標準的規范作用。因為數字電視接收的清晰與否,除了受機頂盒的檔次影響,平板彩電的技術標準本身也是關鍵。
國美、蘇寧等家電大賣場廣東負責人預測,現階段城市消費者對37英寸及以上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比重達到35.2%,預計到數字電視普及期,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接近50%。而海信方面表示,42英寸液晶彩電有望增長30%以上,并會淘汰一大批不支持數字電視的CRT彩電和不達標平板。